在5月25日全市“创强”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强调,公平是社会机器平衡的唯一调节器,也是检验幸福指数的最重要标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起跑线,公平和正义本应是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教育靠什么实现公平和正义?市教育局局长陈育文说:“让阳光沐浴学校,让教育在阳光下进行,我们就能杜绝一切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
上篇:思想先行,营造风清气正教育新生态
如何真正实现陈绿平书记提出的教育公平目标,这是摆在市教育局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破解,路在何方?市教育局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是要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全面打造“效率教育”、“阳光教育”、“清风教育”、“和谐教育”。
6月4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动员大会,一场以“树立公平公正公开公道新形象,营造风清气正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拉开了序幕。
活动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办学行为、考试招生和教育收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实行“统一部署、三级联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坚持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公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才会转化为持久效果。因此,为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由局长陈育文任组长,副局长吴榕生任常务副组长,副局长江继生、倪任华、曾杨慧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
陈育文在动员大会上说:“我们在全系统开展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着力解决那些影响机关形象、学校形象,损害教育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把政风、行风、校风建设抓紧抓好,努力打造一支能力更强、公道正派、工作务实、秉持公平正义的教育队伍,进一步提升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创建最优的教育发展环境。”
据悉,本次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和改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着力完善和落实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做到既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又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启发和引导教师不断加强自我规范、自我提高。引导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是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管理。以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实际成效净化教育收费环境,维护好教育的形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责,一级抓一级,一校一校抓治理;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建立健全治理与预防并举的管理机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是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八条禁令”: 禁止有偿补课和有偿家教;禁止违规收取教辅资料费;禁止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禁止违规收取择校费;禁止强制收取服务性收费;禁止违规代收费;禁止收费不开具收费票据;禁止擅立项目、擅提标准收费。对违反“八条禁令”的学校,除要清退乱收费款项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一项项重点开展的工作,都抓到了“点子”上。不容置疑的是,开展这项全教育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着力解决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那些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损党和政府以及教育系统自身形象的不正之风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纪律保障。
下篇:阳光招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机会
如果到了六七月份还闻不到中考升学大战的“硝烟”,看不到家长为子女择校忙碌奔走的身影,局长收不到各方反映问题的电话,那么这个地方的教育就可谓在和谐中发展了。
往年中考过后,很多分数达不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揭阳一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家长总是不甘心,他们想方设法找领导“批条子”,使孩子得以进入这所百年名校读书。然而,这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一中读书,往往会出现学习跟不上并且不守纪律的现象,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对此股不正之风,陈绿平书记早有耳闻,在全市“创强”大会上,他的表态掷地有声:一个都不能照顾,我不批“条子”,看谁敢批“条子”!从我这里开始,就是要阳光招生,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机会!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从书记的这番话,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揭阳教育崛起腾飞的希望!
老百姓闻知后,也无不拍手称快。正是书记的这番铿锵之言,令广大市民树立起对一中教育教学的信心,很多市民都说:“有书记‘撑腰’,把孩子送进一中读书,我们绝对放心。”今年中考放榜后,揭阳一中录取的高一新生正取生超出原计划251人,这是出乎意料的情况。一中负责人感慨地对记者说:因为教育公平,一中终于能真正拥有优秀学生了。
为真正把“阳光招生”落到实处,新生录取工作完成后,市教育局作出了一个“敢吃螃蟹”的大胆创举:在《揭阳日报》上刊登《揭阳第一中学新生录取公示名单》,录取的1384名高一新生全部在报纸上公示。此举在全省甚至全国可谓 “史无前例”。一石激起千层浪。公示见报后,市民看到了教育领导者敢动真格树立正气,强力推进阳光招生的决心,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那些心存侥幸想把孩子“挤”进一中读书的学生家长也望而却步了。省“三打两建”巡视组组长唐国忠其时在揭巡视工作看到当天报纸的公示,也大加称赞:如果“三打两建”工作也像教育一样阳光正气,那么很多老大难问题一定也能迎刃而解。
面对各种赞誉,陈育文坦露心迹:“我们依法规范、治理中考考试招生工作,就是守住法规底线要求,顶住各种压力,将应该到位而未到位的工作做到位。如果说我们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可喜的一步,那么这得归功于陈绿平书记的雄才大略,是他为我们教育公平‘保驾护航’。”
靠制度约束权力,靠民主实施监督,靠监督规范管理,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让公平正义在阳光下能得以实现。
陈育文说:“‘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对“教育公平”这个课题和难题,他深感任重而道远,丝毫也不敢松懈……
(编辑:黄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