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 实习生 杨哲纯) 夏季不仅酷热的天气叫人烦躁,无处不在的蚊子同样让人不堪其扰。你知道汕头常见的蚊子种类有哪些?蚊子的密度如何测算?如何科学蚊灭蚊呢?日前,记者采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揭开蚊子家族的“秘密”。
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杀虫科科长谢广昭介绍说,根据去年汕头市蚊种群结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蚊类最多的为致倦库蚊,占所有蚊子的97.51%,而白纹伊蚊占1.79%,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占的比例更少。其中,库蚊容易在污水型水体环境滋生,如下水道、臭水沟等。如果您看到翅膀透明,腿部没有黑白花纹的蚊子,那就是库蚊;而伊蚊通常在清水型水体环境滋生,如家中水养植物的花盆等,常见的白纹伊蚊俗称“花脚蚊”,顾名思义该蚊腿部有黑白相间花纹;按蚊通常滋生于稻田、池塘等大型水体,它的翅膀上有许多黑色斑点。
蚊子“神出鬼没”,分布范围又那么广,怎样才能监测到它们?谢广昭告诉记者,我市自1993年起就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疾控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统计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等监测蚊子密度。其中,布雷图指数的统计需要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另外,工作人员还会根据不同种类蚊子的活动习性布设不同的诱蚊器来捕捉蚊子,以统计其密度。比如,库蚊喜欢在傍晚或夜间活动,工作人员会在傍晚布设诱蚊灯,第二天一早再回收;而白纹伊蚊喜欢清水环境且白天活动,市疾控部门每月会在金禧花园、金砂乡附近以及锦泰花园3个不同环境片区的草丛、花圃内布设装有清水的诱蚊诱卵器,隔四天后回收。此外,通过诱蚊灯和诱蚊诱卵器的设置和回收监测,还可对蚊虫群种、密度季节消长、病毒携带情况以及蚊虫耐药性等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