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功”需要非常之举。打造选人用人“阳光工程”是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非常之招”,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注。
我市竞争选拔领导干部的消息一传出,有些干部群众就担心“公选”会造成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嘴巴干部”等情况;有些考生担心公选存在暗箱操作,干部人选早有内定,是不是在搞形式?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深深理解广大干群的担忧和疑虑,在去年11月21日召开的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给与会人员敲响警钟:“一次不公正的选人比用错一个人,祸害更大。选错一个人,危害的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但一次不公正的用人,危害的是整个干部队伍,丧失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
于是,如何从机制上、程序上、监督上保障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成为打造选人用人“阳光工程”的关键。
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我市于去年11月份出台了《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完善干部竞争择优机制、培养机制、正常退出机制、激励保障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畅通干部流转渠道等具体措施,从机制上确保选准人,用好人。
“揭阳这4次公推公选都秉持着公正、阳光、透明的原则,有了这样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只要有能力,就有机会提拔”, 参加过市公推市直正处级领导干部的市政府副秘书长郑旭亮说。出身农家的他原来任市统计局副局长,本来在公推干部中落选市外事侨务局局长职位,但因为个人综合素质还不错,而在之后选人用人时又被组织提拔重用。
主动削权交权,从根本上转变选人用人方式
传统干部选任方式的弊端是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忽视了群众的公认度,这样选出来的人往往侧重对领导负责,不太注重对群众负责。有鉴于此,我市在公推公选干部过程中,市委“以革自己命的勇气”,主动削权、主动交权, 从根本上转变选人用人方式。 即:变“常委会选人”为“全委会选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重要干部由全委会提名制度,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单位正职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任免、调配,均应由市委全委会进行初始提名。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党委常委会议票决后作出决定;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放宽视野,跳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根据不同职位特点逐步采取个人推荐、党委(党组)集体提名、全委会或评委组票决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驹”, 大力实行干部公推公选,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任用中,推进公开选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同时,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各种手段,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意见和建议,防止用人失察失真的现象。
“公选干部有如‘赛场选马’,考试过程是对考生实打实的实力考察,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作为市公推副处级专业技术领导干部考试评委,何卫芳对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有切身体会。
强监督严纪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在打造选人用人“阳光工程”中,为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我市加大监督力度,加强职能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强化责任追究。为防止拉票贿选,市委明确提出,对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变换花样拉推荐票、搞串联、打招呼,挖空心思跑门子、搞交易的,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参与公开推荐资格;对影响极坏的,一律先给予停职或者免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给予组织处理或者处分;对散布谣言、诬告陷害、制造混乱,干扰公开推荐工作的,一经发现,一律予以严肃处理。
在公推公选考试中,我市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市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向社会公开承诺严格遵守有关组织人事纪律。在市领导的示范带动下,从组织者到评委考官,再到参加公推公选的干部,都认真遵守考试纪律。参与我市公选“80后”科级干部的林惠生对此有切身的体会。林惠生原来是市委组织部的一名副科级干部,朋友都认为他是组织部门的人,会事先了解考试的一些情况,所以要求他适当透露些“秘密”,这让林惠生很犯难,因为他半点信息都不清楚,更何况组织纪律不允许。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他当上了惠来县东港镇镇长。
榕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楚鹏,是全程参与4批公推公选干部面试的评委,他说每次当面试评委都是前一晚十点多才接到通知。他这样评价公推公选工作:“全程量化,全程公开,公正透明,阳光操作。”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蔡建文全程旁观这几次公推公选工作,参与了试场的布置、监考等工作。他说,为确保考试不出现作弊,市委党校全员出动,认真细致地做好考试每个细节,确保考场考纪严明、秩序正常。
公平公正选人才,一事一行得民心。一系列富于成效的举措,大大地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选人用人“阳光工程”没有让干部群众失望,从4次公推公选干部来看,广大干群衷心拥护,十分满意。
(编辑:林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