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成武)6月10日起,我市15条新空调车公交线路执行新票价标准,票价为2元/人次,比此前提高了1元。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这15条公交线路调价半个多月以来客源明显减少,有些公交线路客源甚至减少一半左右。有市民建议,能否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对这些空调公交车票价实行“夏令制”。
为缓解公交企业运营压力,6月10日起,我市2011年投放的200辆新空调公交车(共涉及15条线路)执行新票价标准,这些线路分别是2、3、10、13、19、22A、22B、23、29、30、31、42、43、44、45路公交线。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调价后这些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均有所改善,空调设备也有开启,为市民夏日出行创造良好环境。但受提价影响,大多公交线路客源明显减少。记者近期乘坐43、10路等调价后的公交车发现,这些公交车都可看到相同一幕:车厢内凉爽,但乘客却不多。而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乘客为减少出行支出,改为乘坐没有提价的公交线路出行或采用其它方式出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本次公交车调价市民普遍看法不一:有市民认为,空调公交车夏日耗油等成本大,提价可以理解,但提价后公交公司应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有市民表示,平时搭乘公交车的乘客部分是低收入人群,如今票价一下子提了1元钱,长此下去很多人实在吃不消。此外,还有市民建议,公交公司可考虑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票价,比如夏天公交车营运成本高,可进行提价,但冬天到了就应把票价降下来。
右图:公交车调价后车上乘客稀少。 本报记者 袁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