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六七月份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场离别的盛宴,他们在现实与梦想间选择未来,在天各一方互相惦念。这个毕业季,站在人生分水岭,高校读书的汕头学子们各有各的打算。日前,记者走进毕业生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
即将告别象牙塔踏上社会的大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手中那份纯真的校园爱情该去还是该留?在这场面包与爱情的拉锯战中,是劳燕分飞,各赴前程?还是将爱进行到底?记者采访汕头高校学子了解到,有小部分高校毕业生不再上演“分飞燕”,而是选择在毕业前牵手走进“结婚殿堂”。
当爱情碰撞到现实饭票,分手似乎成了必然。事实上,在毕业后,受求职需要、回家就业等因素牵绊,大部分大学情侣都面临异地恋的局面。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数十对高校情侣中,80%的人坦言因异地问题难逃毕分“命运”,此外,住房、金钱等生存压力也成了爱情之路的重重阻碍。
就读于汕头大学的大四学生思思和小李在旁人羡煞的目光中一起走过了大学四年,但谁也没想到,感情向来稳定的“模范”情侣却在将要毕业的时候分了手。说到原因,思思眼中流露出丝丝伤感。“我是汕头人,他是肇庆人,两人又都是家中独生子女,毕业后他想回肇庆,而我想留在汕头。”思思说,她和男友这四年来从未拌过嘴,如今却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常常吵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出现隔阂。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各回各家”,而分手可能是此时最理智的选择。
与哀伤的“毕分族”相反,部分高校大学生前脚刚拿毕业证,后脚就领了结婚证。不论是出于心态的转变,还是躲避现实的方式,或是对时尚的追随,总之“毕婚”的出现,打破了“毕业=分手”固有模式。
“你愿意嫁给我吗?”在市区一ktv包厢内,手捧着玫瑰和银戒的汕大工学院08级男生小王(化名),正单膝下跪向女友林玲(化名)求婚。而意外的浪漫也让毫无准备的林玲惊喜不已。一声坚定的“我愿意”后,这对即将毕业的大学情侣于隔天领证,迈向了“婚姻殿堂”。小王和林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拥有温馨的家庭和爱人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双方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安慰,共同承受压力,共同迎接挑战,合力地获取稳定安全的生活空间。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有“毕婚”意向的大学生为数并不少,其中以女生居多,更有情侣在大三、大四时就已登记领证。之所以选择“毕婚”,部分大学生认为,一方面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既然感情稳定、工作意向明确,何不了却“终身大事”?另一方面,恐“高龄难嫁”是女大学生匆匆毕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她们眼里,事业不如家庭来得重要,早嫁为妙,以免日后变“剩女”。
“毕婚”要慎重
专家提醒:
“毕婚”要慎重
对于“毕婚”现象,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章老师认为,婚姻不是儿戏,毕业生决定结婚之前,应当慎重考虑婚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矛盾,并考虑到自身及双方家庭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切勿因一时冲动迷失人生方向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