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州与福建东山举办“歌册”研讨交流活动

新老“粉丝”欢聚一堂PK 歌喉

 

林少红在演唱《潮州文化赞》。

东山的歌册爱好者演唱《玉二妈传奇》。

前天上午,由潮州市群众艺术馆和福建省东山县图书馆主办的“潮州·东山歌册研讨会”在潮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会上,来自潮州和东山的歌册传承人、爱好者齐聚一堂“唱歌册”。两地文艺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就歌册研究、传承、创新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两地歌册在同一舞台唱响

“歌文来唱潮州城,海滨邹鲁声誉佳,漫长岁月千六载,文化丰富广扬名……”这是由潮州市潮州歌册传承人林少红演唱的《潮州文化赞》。福建省东山歌册非遗传承人谢溪添听后,激动地对她说:“您这是原汁原味的‘唱歌册’,我好多年没有听过了。”

“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蝉共伊匪#啦计绞执沸亍”穿着红肚兜,扎着羊角辫,湘桥区百合幼儿园的一群5岁的小朋友一出场,奶声奶气的一首《潮州歌册·百屏灯》就把在场的歌册“粉丝”们逗乐了。该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园是潮州歌册的传唱培训点,从2009年起就对全园的幼儿传授唱歌册,而台上这群小朋友,学习《百屏灯》不到两个月。

交流演出活动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头发花白的老人、精心打扮的中年表演队、十八九岁的“小年轻”、稚气未脱的幼儿园小朋友们轮番上台,演绎民间原汁原味的歌册唱法,福建东山的歌册“粉丝”们更是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两地歌册的不同风格在同一舞台上碰撞、交流,让研究学者目不暇接。市群艺馆馆长陈向军告诉记者,这是潮州歌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潮州市举办的首次歌册演唱会。

两地歌册有相通之处

谢溪添在演唱东山当地歌册《失去之后》时,特意将其中的一段以潮州话音演唱出来。他告诉记者,自己代表的是东山歌册乡间唱法的一个支流,与城镇唱法有区别,而更接近潮州歌册的唱法。特意用潮州音唱,是为了说明,两地歌册本来就是相通的,可以互唱。“在我们东山的乡间,人们欣赏的是潮剧,打的是潮州大锣鼓,奏的是潮州音乐,很多歌册也是来自潮州的。我常说,创作新的歌册要以潮州歌册作为范本。因为它用字、韵、句、段都有一定的规律。”谢溪添希望,两地能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东山学歌册的人很多

人物:游明元

福建省东山县图书馆馆长

现在我们东山,学歌册的人很多。2005年申报非遗项目时找不到人录音,现在是大家争着上台,这是一个飞跃。这过程有四批人起了大作用。一是传承人,特别是传承人进校园,老人带动新人学唱;二是有一大批创作新歌册的文艺工作者,把新时代的元素融入歌册中;三是有一批研究专家,涉及东山歌册的学科很多,历史、文学、音乐、方言、曲艺,我们先后有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漳州师范学院等研究专家前来研究,并从理论上指导,使东山歌册更加系统化;四是有听众,可以说是粉丝。有很多爱听、爱学歌册的粉丝。所以这几年东山歌册发展很快。

计划办潮州歌册演唱会

人物:陈向军

潮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

曾经潮州民间男女都会“唱歌册”,如今却基本销声匿迹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潮州市共有13名老、中、青作者创作发表过潮州歌册作品。作为潮州歌册项目保护单位,市群艺馆从2009年开始寻访在民间吟唱潮州歌册的对象,培养青年一代传唱潮州歌册,目前寻得的还会唱潮州歌册的只有林少红、柯秉智等8位吟唱者,年龄在60多到90多岁之间。此外还组织了馆内外中青年学习吟唱。下半年,我们将努力争取举办潮州歌册演唱会,在潮州更好地推广潮州歌册,扩大其影响。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chaozhoure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浪漫的代价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