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让老百姓感觉“文化”就在身边――访韩师院长林伦伦

潮州文化的特质是“精细”

潮州文化的特质是‘精细’。潮州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文化特质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整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要做好‘文化惠民’这项工作,让老百姓感觉‘文化’就在身边,使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日前,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

作为研究潮汕文化的专家学者,林伦伦对潮州文化的特质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潮州文化的这种“精细”特质,源于“种田如绣花”的农业经济方式。自清代中叶起,潮汕地区便逐渐进入人多地少、粮食不敷自给的局面,“为了更多地农产品,农民在有限的耕地上投放了更多的劳动力,甚至不惜用绣花的工夫来种田,把传统的精耕细作推向极致。”人多地少,又使不少人转向手工业,从而又创造了精雕细琢的木雕、剪纸、刺绣等手工业艺术。用这种精细的用心去经商,也往往能精打细算,百密而无一漏,无往而不利,所以又有了“潮人善经商”的赞语。“精细”之于饮食,便是“精烹细调”,使潮菜美味甲天下。潮州还有潮剧、潮曲、潮州歌册、潮州大锣鼓、潮州工夫茶等等,这些由“精细”的文化品格衍生出来的东西,都是非常丰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对潮州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文化品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潮州一定要有“潮”味

林伦伦说,一个城市要建设得好,其文化品位一定要有特色。就潮州来说,一定要有“潮”味。但目前,潮州整个城市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新城区的建设,“潮”味还不浓,甚至可以说没有。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潮州文化“精细”特质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产业的特点,结合文化旅游的要求,首先做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旧城区以传统文化为特色,而新城区应该以产业为特色,如枫溪区以展示潮州陶瓷工艺为特色,旧城区的牌坊街和十大古街的义甲巷等等,应该在“古”,也就是传统文化方面有所凸显。其次,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有宏观规划。对潮州很多著名的工艺美术产品,要尽量做公益性的展示,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潮州还应该有专门的潮州木雕馆和潮绣馆。林伦伦说,潮州民间建筑很有特色,除了从熙公祠、许驸马府等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民宅很有特点,具有保护和参观价值。可以向北京的四合院游学习,搞潮州民居(大宅)游,让游客走街串巷,深入感受潮州民间文化的精髓。效法饶宗颐学术馆的成功经验,潮州还可以建设更多的名人馆,利用他们祖上的故居,政府投资修缮并搞成纪念馆,例如李嘉诚故居、佃介眉书画艺术馆等等。潮州民间还有很多私人收藏家,家家都有不少档次颇高的藏品。要鼓励他们建设成为博物馆,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分享,从而显示潮州文化底蕴的深厚,同时也可以培养潮州市民高雅的文化品味。潮剧、潮曲也应该有展示。每天应有定时演出的馆所,牌坊街也可以每天上、下午各搞一次民俗巡游,既能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林伦伦说,“参与性”是现代旅游业的显著特点之一,上述这些展览馆还必须附属有让游客能参与的区域。他认为,潮州必须有“陶吧”(可以叫“陶冶性情”)、“瓷吧”(可以叫“瓷娃娃”)、“绣吧”(可以叫“生活绣”)、“雕吧”(可以叫“雕刻时光”)、“戏吧”(可以叫“人生如戏”)、“乐吧”(可以叫“慢乐时光”)等等,让游客能在参与制作陶瓷制品、刺绣作品或者在品味潮剧潮曲、学习民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忘记旅途的疲劳而在潮州流连忘返。潮州市还应该根据旅游线路的规划,搞潮州饮食一条街。“潮菜、潮州工夫茶、潮州小吃名动天下,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中国菜中最名贵的。但在潮州,想尝一尝潮州家常菜、潮州特色点心得有当地人带着在胡同旮旯里去找,很不方便,卫生环境也不敢恭维。潮州饮食这个金饭碗,我们应该把它捡起来,并把它洗干净,擦得铮亮铮亮的。随便丢在一边,真的可惜了。”林伦伦感叹道。他同时建议,应该根据不同旅游者在饮食、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文学艺术等等的不同爱好和时间安排,“投其所好”,规划出不同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潮州做深度旅游。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采访中,林伦伦指出,文化旅游产业做好了,第三产业就会更加兴旺发达,就会对城市建设形成很好的广告效应,对其他产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促进潮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得到经济上的“实惠”。这就是物质上的“文化惠民”。

“当然,‘文化惠民’也不能只讲经济,还应该让老百姓在精神层面上也能得到‘实惠’。让他们感到‘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和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潮州文化,‘文化’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林伦伦说,潮州有很好的潮剧团和各种展览馆、公园,但目前潮剧团一年到头难得公益性演出一两次,各处公园、展览馆都要收费,而且价格颇高。这和全国的公园、博物馆、美术馆都不收门票的现实比起来,很不合理。他认为,潮州文化遗产是历经潮人祖祖辈辈建设后保留下来的,本地老百姓应该充分享受,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而不是每次带慕名而来的亲戚朋友欣赏广济桥都因为过高的收费而踌躇犹豫。“其实,广济桥完全可以通过桥亭的出租经营来增加收入,政府也应该重视文化景点的维护和修缮,重视潮剧团等传统文化演出单位,将其列入市财政拨款单位加以扶持,而不是让管理部门靠门票收入来艰难维持日子。”林伦伦说。他同时透露,韩山师范学院的潮学研究院现在每周定点定时都有“潮学沙龙”,有名家论坛,也有普及性讲座,广大师生都可以自由参加,也欢迎潮州市的市民有兴趣的可以来参加。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chaozhoure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三集)

潮汕故事剧:三粒娶亩(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