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好比城市“供血”,每一根水管就是城市的“血脉”,每一个水龙头把自来水厂与千家万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拧开水龙头,享受到充裕优质的自来水时,有多少人想过源头活水何处来?有多少人想过水厂供水人的艰辛和奉献?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荣誉总是伴随着奋斗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刚刚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的市自来水公司西湖水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科技创新,确保安全优质供水
水是生命之本、万物之源。多年来,为了保证榕城区、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及东山区磐东城乡片区近100平方公里50多万人口的供水,使广大市民喝上卫生水、健康水、放心水,西湖水厂用心血与汗水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默默地奉献着,谱写了一曲曲华丽的篇章。
自来水必须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入清水池,再由送水泵高压输入供水管道,最终分流到用户水龙头。从原水变为自来水,需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为确保水的质量,西湖水厂时刻扮演“先行官”的角色,不断深化技术改革,引进欧美、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制水自控核心技术及设备,实现水厂在投药、混凝、过滤、消毒等工艺全部自动化控制;创建供水中控系统,实现水源原水、工艺水、出厂水指标的有效监控;引进实施无毒副产物、处于技术前沿的全自动化二氧化氯消毒新工艺代替传统液氯消毒工艺,实现投加检测自动化控制,使水质消毒更彻底、更可靠、更安全、更稳定,确保优质供水。与此同时,致力于平流沉淀池和清水池等项目的技改配套,进一步提高市区供水保障能力,确保供水的可靠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湖水厂供水能力从建厂之初的日产3000吨提高到20万吨,供水受益人口从1万人增至50多万人,供水覆盖面积从0.96平方公里增至100平方公里,实现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年均保持在99.2%以上,优于国家规定的95%以上的标准……目前,西湖水厂已成为一家具备现代化设施、全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省级先进企业。
“目前,水厂正在努力实现增加送水量、稳定水质、降低能耗的目标。”厂长张耿强指着正在改建的建筑物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水厂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这次要改造一个总配电室和25万吨的送水泵房、10万吨的清水池、10万吨的过滤池及其它配套设施。改造以后,水厂的供水规模将达到每日25万吨。
爱岗敬业,确保供好水供足水
在西湖水厂水处理平硫沉淀池旁,记者看到,两个穿着白大褂的水质监测员正蹲在池边拿着试管等器具认真地取水做检测。据张耿强介绍,水厂除了对水源水质24小时进行在线监测外,即使刮风下雨,水质监测员都坚持每半个小时到平硫沉淀池取水进行人工检测,保证水质安全、达标。
水管里流淌着的每一滴水,都离不开供水员工的辛劳。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在中控室、取水泵房、化验室等相关科室都能看到水厂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科科长孙瑜对记者说:“我们对自来水浊度、PH值、余氯每半小时检测一次,每天都检测细菌、大肠菌,保证自来水的消毒、微检等都合格。”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24小时值守的队伍,我们才能随时打开水龙头,享用安全可靠的自来水。
供水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为此,水厂紧紧围绕“供好水、供足水、优服务”这一中心,坚持抓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时事政策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水厂还积极开展“双增双节”竞赛等活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工艺生产操作规程,达到增加送水量、稳定水质、降低能耗的目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西湖水厂出色地完成年度的生产工作任务,实现了设备完好率100%、安全生产无事故100%、水质合格率100%.以人为本,切实为民服务
作为供水行业,产品和服务是否优质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西湖水厂树立“以人为本”和“用户满意为标尺”的服务理念,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点滴小事做起,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各工序严守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运行良好,工艺控制优化。定期或不定期对工艺流程进行检测、维修和养护等,有效地消除隐患,确保供水设备的安全运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让市民了解自来水工艺处理过程,与水厂进行“亲密接触”,西湖水厂围绕“关爱生命之源”这一主题,多次举办“水厂开放日”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现场观摩,使市民更好地了解自来水的由来和水质情况,共同关注我们的生命之源,促进文明规范用水、优质高效服务。
西湖水厂这支引来生命之泉的队伍,以真诚奉献的情怀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与支持,先后荣获了“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树立起了供水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