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电子垃圾第一镇有何可生之路?

■杂念 ◎南都评论编辑苏少鑫

我的家乡,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有关这个被称为“中国电子垃圾第一镇”的消息,依然在公共舆论领域里持续发酵。这次是有美国记者关注到了,他在博客上发了贵屿镇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是否引起强烈反响还有待观察。不过,这年头,“美领馆生活圈”都快取代“天河北生活圈”、“高校生活圈”,成为房产商未来的广告口号———美国人关注到了,自是非同小可。

据说整顿仍在如火如荼进行。

问题存在20多年了,不闻不问,至少该问个玩忽职守的责任吧?可是,人家非但没有这么做,还作出决然的姿态,似乎自己从来就与这些遍地开花的小作坊没有任何关联,另外的作为是,让焚烧电子垃圾的家庭小作坊购买一万多元环保设备的措施。

地方政府确实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领。只是当地民众可能会纳闷,地方政府翻脸怎么跟翻书似的?因此,怀疑推广不到两万元环保设备其中的猫腻,自是情理之中,我相信,环保也许可以成为商机,成为生意,但环保从来不可能这么廉价。

环保是个专业活,不好妄下结论。说说同发生在家乡小作坊的火灾悲剧吧,这个可没多少专业门槛。

4月15日,潮南区(原属潮阳市)一内衣加工小作坊发生火灾,3死6伤。已经记不清楚这是近年来发生的第几起火灾悲剧了。这些内衣加工小作坊大多是仓库、员工宿舍和车间合一。一旦发生火警,往往难以逃生。而据说对这种“三合一”的整顿查处一直在进行。

这很容易被认为是行政权力不作为导致的悲剧。只是,我更担心的是,如果真要达到消防标准,做到仓库、员工宿舍和车间分离,由此产生的成本,是小作坊根本无法承担的。

实际上,这与电子垃圾处理一样,如果要达到规定的环保标准,它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本就不是家庭小作坊所能胜任的。

这实际构成了中国经济奇迹的真实图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是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脆弱以及高昂得让人绝望的社会成本。这大概就是学者秦晖所说的“低人权优势”的悲剧。

家乡不少同学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不要再写文章骂贵屿了,再骂的话10万人得到哪找生路啊———完整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许就能触摸到“中国制造”的未来。

贵屿镇地处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带,属于严重的内涝区,农业生产基本没有保障。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包二奶

潮汕故事剧:三粒娶亩(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