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陈雁淑一家举办作品联展,吸引众多市民及珠三角剪纸爱好者参观

陈雁淑(右二)、李婵仙(中)一家人
由汕头市文化馆主办的“陈雁淑一家五代人剪纸作品联展”近日在市区金涛庄陈雁淑剪纸艺术工作室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乃至来自珠三角的剪纸爱好者前来参观。这种形式的剪纸展览在汕头市尚属首次。
记者在该展厅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除了潮阳剪纸杰出传人、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雁淑创作的获得过北京2008年迎奥运剪纸大展金奖的大型剪纸《普天同庆》、获得过第十六届亚运会赛时文化活动金奖的《祥和如意乐羊羊》等代表作之外,还有陈雁淑的外曾祖母黄庆善、外婆张秀枝、母亲李婵仙、外甥女陈静娜以及陈雁淑的儿子郑钧Z创作的《虎虎生威》等作品。郑钧Z今年只有十四岁,还在读初一,却已经学了好几年剪纸艺术,剪出的作品像模像样,这让陈雁淑很欣慰。十八岁的陈静娜从八岁便开始学习剪纸,师从祖母李婵仙和姑母陈雁淑。她一家五代秉承这一授艺链,口传心授、手把手地将这一古老艺术一代一代地延续至今,并在家乡潮阳区西胪镇、汕头市区等地从事剪纸创作、展演,她的作品“和谐亚运”还获得过“迎亚运”剪纸作品展铜奖。
潮阳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陈雁淑就出生于西胪镇一书香门第,外曾祖母黄庆善是民国时期当地出名的剪纸巧手,外婆张秀枝得其真传,而陈彦淑母亲李婵仙更是远近闻名,人称“凤山李”。 作为潮阳民间剪纸世家的第四代传人,聪慧娴静的陈雁淑10岁就拿起了小剪刀,跟妈妈和姐姐一起学剪纸。当时,剪纸多为“时年八节”服务,一有节日,母亲就开始忙开了。陈彦淑从
小就站在一旁默默看母亲剪纸,让她着迷的是:一张空白的纸,在母亲的巧手下却能变幻出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母亲剪纸根本不用先画图,最多是用铅笔寥寥几笔,不一会儿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就呈现在眼前。佩服之余她也暗下决心要学得如此巧手。文静的陈雁淑仿佛天生就是剪纸的料子,不多久,她已经在构图上超出了妈妈和姐姐。两年后便开始尝试大幅图的创作。这一剪就是30多年。从妈妈那里,陈雁淑学来的是剪鱼花、鸡花、鸭花、猪头花,贴在时年八节、敬祖酬神的“五牲”上。她又将“薛丁山与樊梨花”、“陈三五娘”等的故事剪出不一样的故事长篇。“和姐姐不一样,我还喜欢做构图上的创新。”陈雁淑的剪纸阴阳对比强烈,点线面连接自然,虚实相生,千变万化。朴素的陈雁淑对记者说:“拿起剪刀,我的心里就踏实。”可见剪纸已融进她的血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雁淑告诉记者,她的家族几十人里大部分人都热爱剪纸艺术,如今逢年过节,男女老少们还经常聚集在一起,持剪制作或创作礼品花、饰品花、供品花等剪纸作品,参与传统“赛桌”之类的潮汕民俗活动,从中寻找乐趣,切磋剪纸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