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李木瑞:省级非遗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传承人

鼓,对不少人来说并不陌生,流行潮汕地区的吹打乐《潮汕大锣鼓》便是以鼓为主要乐器。而鼓又是怎样制作的呢?近日,记者来到了东山区磐东街道浦东村,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木瑞,听他讲述制鼓的故事。

传承家族百年技艺

今年61岁的李木瑞,是浦东牛皮鼓的第四代传人,十几岁即开始学习制鼓。数十年来,他制作的鼓热销揭阳市各地,以及汕头、潮州、梅州、福建等省市。据介绍,揭阳市市区城隍庙、侣云寺、进贤门城楼等地放置的牛皮鼓,便是出自李木瑞之手。

说起浦东牛皮鼓,其起源至今已有百余年。相传清光绪年间,李木瑞的曾祖父李天恩迫于生计,窜街走巷买卖日杂、旧货,有一天,巧遇一民间制鼓艺人,深深被其精湛技艺所折服,遂拜其为师。从此,李天恩开始了牛皮鼓的手工制作生涯,其制鼓技术也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

李木瑞从小耳濡目染,他不但继承了家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在实践中潜心研究,不断改良,使这项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如今,李木瑞制作的牛皮鼓种类越来越多,有尖脚鼓、双头鼓、更鼓、狮鼓、高音鼓、低音鼓、中鼓、苏鼓、青皮鼓等。其中,一些鼓被揭阳市及周边不少地方尊为神器,放置于各地庵、寺、院钟鼓楼之上,一些则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中。

“制鼓是徒弟,制皮是师傅”

牛皮鼓的制作选料十分讲究,需经过选料、制皮、制壳、定型、油漆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李木瑞介绍,一般要选用杉或其他优良木料作为鼓身。鼓面则须选用本地水牛皮,因为它的韧性比其它牛皮好;且要求优质新鲜,外表的牛毛要有光泽、均匀,毛要多而密,内层不可伤刀。

在制鼓的流程中,制皮是最为关键、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制鼓是徒弟,制皮是师傅”,对此,李木瑞一语道出了制皮的难度。这一环节中,鲜牛皮先要经过削皮、晒干、泡浸、钻孔等严格处理,后用绳子把牛皮固定在鼓壳上,用专用工具将牛皮拉力扩张成形,“这样做就是让牛皮绷紧,保证鼓的音质。” 李木瑞介绍道。

“这一环节最考验师傅的功力,比如在削皮中整片皮都要削出同样的厚度,稍有不慎,牛皮就破了。”李木瑞说,正因如此,周边地区一些制鼓师傅经常委托他制皮。

据了解,牛皮经处理后制成的鼓壳还需在通风阴凉处停放四个月,最后经过定形、油漆等工序,整个制作流程才完成,这样的鼓敲起来声音浑厚、纯正,堪称一件艺术品。

祖传技艺入选省级非遗项目

从艺以来,李木瑞也说不清自己做了多少面鼓、制作过多少张皮,他制成的鼓中,最大的鼓面直径达1.8米,最小的直径只有七八厘米。李木瑞说,这些鼓都需要依靠手工完成,制作难度大,比较辛苦。

李木瑞也坦言,由于过程复杂、时间长,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钻研、学习这一技艺。这也限制了牛皮鼓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可喜的是,揭阳市各级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优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弘扬,从2009年开始,就对浦东牛皮鼓这项制作技艺建立资料,并制订保护计划和保护实施条例,做好相关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各方的努力下,去年年中,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被列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去年底入选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将为这一技艺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也期待着浦东牛皮鼓继续擂响,助阵揭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李木瑞展示已定型的鼓皮。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Jy0663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短剧:有钱人-2010贺岁片

潮语电视剧:选!选!选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