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县地都镇“月起金都”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的启示
每当桑浦山头满月高挂之时,一场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便在揭东县地都镇火热上演,一声声响亮的“农历十四,月月有戏”口号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空回荡……这是地都镇远近闻名的“月起金都”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更是村民每月一次的狂欢节,被誉为农村版的“同一首歌”和地都农民的“星光大道”。这种政府搭台、村民唱戏、一月一场、村村做东的新模式,受到了省委书记汪洋、市委书记陈绿平、市长陈东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作为一种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的新模式,“月起金都”为何能成为乡村文化品牌,深受当地群众追捧?对全市各地乡村广泛开展“乡乡乐起来”活动有什么启示?记者近日进行深入探访。
由政府搭建“舞台”,让群众唱“主角”的“月起金都”活动,是地都镇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中打造的一个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村民们铺就了释放激情、展示才艺、自娱自乐的“星光大道”。该活动自2009年11月30日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演出28场,观看人数约200多万人次,参演人员达3000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体生活。
启示一:政府搭舞台 文化惠民生
“月起金都”是在每月农历十四的晚上,由该镇的23个村轮流做东举行文艺演出。为确保“月起金都”走到哪里,那里都有“舞台”,该镇连续多年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23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小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惠民生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同时,该镇还特别注重把握导向,将每场活动的主题与中心工作、民间优秀文艺、节庆文化相结合,把廉政、计生、环保、法制等内容融入到具体节目中,或是以专题的形式,使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县、镇的中心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如大莲村和钱后村村民结合揭阳潮汕机场通航,联合创作小品《乾隆下江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兄弟们宣传维护航线顺利运行的知识以及揭阳的新变化和新面貌。
启示二:群众唱主角 人人是明星
“莫道农民艺人少,男女老幼齐登台……”亲切朴实的潮语,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台下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由土尾村村民作词、作曲的主题歌《月起金都颂和谐》,在每场演出开场由全民演唱,唱出了村民们心中的“同一首歌”。
“讲身边的事,演身边的人”,是“月起金都”的一个闪光点。该镇把整个活动的“主角”交由乡村、农民群众来担当,从最初的潮曲、潮州大锣鼓表演演变为现在的潮乐演奏、潮剧演唱、舞蹈、相声、小品、武术等,大都由本村群众自己创作表演,既突出活动的群众性,又利于发掘农村优秀文艺人才,弘扬、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在华灯闪烁的舞台上,不是当红的明星大腕,而是土生土长的地都“明星”。演员小至4岁的小朋友、大到82岁老农民,往往是一人参演、全家助阵,一人上台、亲朋好友前往捧场,不少外出的打工村民、老板听说村里办活动,也从深圳、广州、云浮等地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个“星光大道”圆了他们儿时的“明星梦”。
启示三:零距离接触 文化聚合力
现在,上“月起金都”的舞台成了孩子们的梦想,看“月起金都”成了村民们的期待。村民们通过参与活动,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家庭变得更加和睦、乡风变得更加文明,偷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几乎绝迹。在组织开展“月起金都”活动中,镇村干部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增强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理解与信任。同时,“月起金都”活动的开办,吸引了很多外出干部、企业家、乡贤的关注,形成了以文化聚合力、以合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2011年,全镇完成税收5084万元(县级库,按老口径计算约2.3亿元),居揭东全县之首。
目前,“月起金都”活动已经形成了党政倡导、乡村引导、农民自办的农村文化活动新模式,成为该镇群众文明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