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清明节,市区数万名群众坚守传统的祭祖文化——与亲人一块带上祭品亲身到祖坟或骨灰存放地祭奠亡灵。
黄岐山和市殡仪馆是市区群众祭拜的两个集中地,当天,一条条弯弯山道,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记者看到,大家都结伴而来,并且手提祭品,市民们选择传统的祭祖方式,但祭拜的物品却已换上水果、鲜花等。
花钱请别人代自己的祖坟扫墓、哭祭和网上祭祖等过清明节新方式,是近年来从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兴起的,当记者就此采访前来祭拜先人的市民时,一些人表示赞同。但也有部分不以为然,感到不好理解和接纳。东山区龙石村村民陈炳兴告诉记者:“在网上画上几朵菊花,敲上几行字,这种祭祖新方式,还不如自己亲自到祖先的墓前祭拜,更能真情表达一种追思。”
谈及外来祭祖文化为何对本土祭祖文化没有形成“杀伤力”时,市殡仪馆馆长陈来松分析道:“无论多忙多远,很多人都会回家祭祖,这是揭阳人家庭观念强的一种表现,根深蒂固,是不易被外来祭祖文化干扰和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