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昨天,老廖带着心爱的鹩哥到枇杷园劳作。
潮安县文祠镇鸭背村果农老廖养的一只小鹩哥,不但会模仿各种声音,还经常陪着老廖夫妇到山上的果园干农活,给老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老廖家的院子里时,老廖恰好将笼门打开,只见一只毛色黑亮、10几厘米长的小鸟嗖地蹿了出来,轻快地绕着院子“舒活筋骨”,扑腾了一圈,仿佛还没“过瘾”,又挨个儿在记者一行人的肩头停歇。记者随手抓起一颗枇杷托到它跟前,这小家伙竟然“不客气”地啄食起来。老廖的妻子王婶在一旁逗它说话,它果真冷不丁冒出一句标准的潮州话:“食茶”。王婶告诉记者,这是只鹩哥,刚出壳没多久、羽毛还没发满就被送到他们家里。小鹩哥今年3岁,会说几个简单的词,模仿摩托车的防盗铃声更是像极了,“有一阵子经常被它骗了。”
说话间老廖提上农具,将手背伸向小鹩哥轻轻道:“上来。”小鹩哥急急仰头将嘴上的果肉一口吞了下去,便顺着主人的手背、胳膊跳到了肩头,跟着出了门。正是枇杷挂果的季节,老廖夫妇与其他果农一样,这几日都在忙着给果实穿防虫“纸衣”。小鹩哥经常在身边上蹿下跳、欢快啼鸣,夫妇俩手上忙着农活,嘴上就教它说话,比别人可快活多了。老廖说,小鹩哥爱吃果子,但在园子里却“本分”得很,从不吃树上的好果子;到了采摘杨梅的季节,它会更积极,“我一采着有害虫的果子它就冲上来,一口把虫子吞了!”
王婶告诉记者,丈夫爱鸟,以前就养过好几只鹩哥,有两只飞走了就没回来。这只小鹩哥虽然才养了3年,却极通人性,“放它出去玩,到点了就会回家。”王婶说,有一回他们夫妇在园子里干活,天摸黑了才想起回家,唤了好几声也没听见扑翅声,心想“坏了,又飞走了”。二人讪讪回到家门口时,却见它从屋顶扑腾了下来,“鸟儿天黑会辨不清方向,它就不等我们先回了。”两人这才明白过来。
王婶说,两个孩子都远在外地工作和念书,他们夫妇俩自从有了这可爱的小家伙陪伴,日子里又多了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