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2011年度无偿献血总结表彰大会上,市中心血站有两名员工同时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记者了解到,自1998年《无偿献血法》实施以来,该站员工共献血116人次,献血量超过26000毫升,有3人先后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身为血站工作人员,带头献血是我们的份内事。”
老办公室主任:
超龄仍然坚持献血
今年57岁的吴锦发,是市中心血站的老办公室主任。目前,他的献血量已达到3600毫升,是该站献血量最多的员工。早在2009年,他就获得了潮州市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吴锦发告诉记者,血站刚成立时,全站只有他一名医生。当时潮州市无偿献血刚刚起步,很多市民不了解,工作开展十分艰难,血库库存常常告急。作为血站的医生,他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应该主动带头献血。而自从第一次献血以后,每年两次献血,就成了他的习惯。“有一次,我老伴问我,在血站工作了这么多年,总是叫别人去献血,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献过?”吴锦发笑着说,“当我告诉老伴,我都献过十几次了,她感到很惊讶。”
近两年,潮州市无偿献血形势逐步好转,而已经超过规定献血年龄的吴锦发,并没有改变每年献血的习惯。他觉得自己身体还健康,还能够继续献血。只要间隔期一到,他就会要求同事帮他采血。吴锦发的一些老朋友知道他常常献血,便也想尝试,却难以克服恐惧心理。吴锦发便让朋友们到血站来,由他亲自为其采血。有了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帮助,不少朋友消除了恐惧心理,如今也成为固定的献血者。
检验室医生:
不但献血还捐献机采血小板
市中心血站检验室的陈松,从2003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如今献血量在血站员工中也名列前茅,而且还进行了机采血小板的捐献。
陈松坦言,刚到血站工作时,他对无偿献血也存在恐惧心理。后来,见到那么多志愿者、同事献血,他觉得自己不献血实在说不过去,便决心尝试尝试。“第一次献血,确实感觉有点痛,但献完之后,人精神了很多。”陈松说,他自己也是一名医生,明白献血对身体的益处,而每当看到患者苦苦等待血液救命的情景,他作为血站员工,心里便十分难受。于是,当克服了恐惧心理之后,他便每年坚持献血,至今从未间断过。
在捐献了多次全血以后,陈松又决定尝试捐献机采血小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采血小板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对于捐献机采血小板,很多人还感到害怕,所以我很想亲身体验一下。”陈松告诉记者,第一次捐献机采血小板,感觉良好,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吓人,现在他已经捐献过两次,今后患者有需要,他还会继续捐献。“我们血站的员工,既要服务献血者,也要充当应急队。只要有患者急需血液救命,却临时找不到血源时,我们就得顶上。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