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玉置充子在时代广场参加捡垃圾活动。
近年来汕头慈善事业风生水起,成为国外学者研究课题。日本学者玉置充子5年来每年都会抽出一周时间来汕头,对汕头的慈善文化进行亲身调研。
在上周末进行的一次义工活动中,记者偶遇了这名日本学者。来汕从事学术研究之余,玉置充子毛遂自荐,来到时代广场参加捡垃圾活动,当起“一日国际义工”。曾在北京学过一年汉语的她,颇为流利地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写的中文亦十分端正。
玉置充子是日本拓殖大学从事华侨研究中心的学者,长期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研究潮汕华侨文化,后来对潮汕的慈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2007年,凭借一张地图,玉置充子独自从日本搭乘飞机来到汕头,“按图索骥”找到位于外马路的存心善堂,开始了与潮汕慈善文化的不解之缘。
5年来,玉置充子每年都会抽出大约一周时间来汕头。在汕每一天,她几乎没有闲着。相机、笔记本……玉置充子随身携带这些物品,细致地访问存心善堂的义工、负责人、受助对象。有时候,她泡在图书馆就是一个下午,查阅潮汕慈善事业相关的信息,完善自己的研究。多年来,玉置充子多次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有关潮汕慈善文化研究的论文。在她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力量开展慈善事业日益茁壮,正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侧面表现。
玉置充子单枪匹马远赴汕头开展潮汕慈善文化研究,在完善研究过程中,也为汕头本地的慈善事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帮助。市存心善堂秘书长陈郴告诉记者,存心善堂已有113年历史,受外部因素影响中间中断60年,而这段时间善堂文化却在东南亚迅速发展。玉置充子开展的研究不仅加强了汕头与东南亚的联系交流,还带来以前海内外善堂文化交流时留下的宝贵资料,例如当年存心善堂成立时的最老照片便是她在东南亚发现并带到汕头的,对汕头本地慈善事业“追根溯源”研究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