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率先对PM2.5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珠三角一些城市空气呈现中度或重度污染,引发了粤东民众对粤东空气质量的忧虑,民众热议,何时粤东各城也能检测PM2.5并向社会公布呢?
据3月19日《羊城晚报》报道,记者就此电话专访了省及各地相关主管部门,综合这些部门提供的最新信息予以报道,希望给粤东读者带来更多这方面的“常识普及”。
据悉,今年珠三角各市最先开展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六项主要空气污染物指标监测工作;2013年,韶关、湛江和汕头三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或环保模范城市也开展监测工作;到了2014年,所有地级以上市都要开展监测,比国家规定的时限提前一年。也就是说,粤东方面的检测最先是在明年,从汕头市开始。
另据了解,全省现有97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但珠三角以外的其他城市目前基本不具备新标准要求的监测能力。要使广东97个国控点都具备监测PM2.5的能力,每个站需再投入100万元购置设备,全省财政需投入1亿资金购置设备,这还不包括人员培训和配备。而根据已有的监测数据,如将PM2.5纳入到空气监测指标中,广东各地空气质量要达标,很不容易,这包括粤东各市,以后空气质量要达标均需作出更大努力。
广东省环保厅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介绍,按照“新标准”要求,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将由过去的三项拓展至六项,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9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细颗粒物(PM2.5)和一氧化碳(CO)。其中,最近热门话题的“PM2.5”概念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按照国家制定的新标准,PM2.5的日均值定为75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可以预计,六项污染物检测一旦纳入粤东各地指标的话,初期的数据会较严峻,优良天数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