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记者深入涸溪社区走访贫困户 “危房修新,台风来时再也不用转移”

记者深入涸溪社区走访贫困户,听听他们的心声——

“危房修新,台风来时再也不用转移”

2月16日,潮州市委书记许光等带头深入山区,夜宿农家,倾听困难群众的诉求;2月20日,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推进扶贫工作。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部分地方的贫困户,了解扶贫工作在各地的开展情况。

穿过涸溪社区的小巷,记者先后来到丁汉清和丁丽云的家。与周围多年的旧屋相比,他们的房子有着新的墙体、地板、门窗。采访中,他们二人一直都还在为能住上新屋而高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湘桥区建设局挂钩扶持桥东街道涸溪社区。去年,该局了解到涸溪社区低保户丁汉清等住在危房中。于是,该局立即投入资金3万多元改造危房,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丁汉清:

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去公共厕所

“你们看,这墙现在可真白,地板也是新铺上的。屋顶盖上了新瓦,外面还搭着铁棚呢!”记者在丁汉清的带领下来到他的新家。刚来到他的家门口,他便立马介绍起来:“还有,你们看,现在我家还新搭了个厨房和厕所!”

“以前和现在没得比,房子很旧,很危险。”丁汉清告诉记者,重修前,外墙是土砖砌成的,而且很多地方已经出现裂痕,甚至坍塌。屋顶有部分瓦片已经脱落。一到下雨天,他的屋子几乎成了一小“池塘”。“每年台风来临的时候,我都不得不暂时转移到居委会的安置点。”

“还有,以前他怕下雨导致床铺被弄湿,便在上面遮了一层薄膜。”涸溪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丁汉清也笑着,抢着说道:“现在我可不再担心这个了。”

记者还了解到,当初最为困扰他的是——家中没有卫生间。“上个厕所非常不方便。尤其是晚上,就得摸黑走上五六分钟,到村里的公共厕所去上。而每到寒冷的冬天,那可就更为麻烦了,常常上个厕所就给冻得够呛的!”丁汉清说,“现在这屋子外面还搭了个新厕所,以后晚上睡觉我再也不用愁,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丁丽云:

感谢政府为我修了这么好的房子

离开了丁汉清的家,在前往丁丽云家的路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便向记者介绍她的家庭情况。原来,在前年残亚会气枪射击项目上夺得银牌的龙锐宏,便是丁丽云的儿子。她的儿子为了在接下来的残奥会上能给国家争光,长年在外参加集训,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早在5年前,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目前家中只剩她一人。一年下来,她只靠领着微薄的低保和种一点菜,来勉强维持生活。“去年,区建设局和桥东街道有关同志到她家慰问,看到她住在危房,便立即决定要筹资帮她改造危房。”

来到丁丽云的家,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院子新铺的地和一间新的平房。据她介绍,以前这院子都是泥土地。尤其是在下雨天,出入非常不便。这小平房的“前身”则是两个简陋的猪圈,他们常常要在那进进出出,很危险。“当时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没钱修。”丁丽云说,“现在可好了,我把这小平房作为新厨房,里屋腾出多一些地方。煮饭和住宿都感觉方便舒适了许多。院子的地新铺了,出入也方便了。”

当记者与她谈起龙锐宏的事时,她不禁激动地说:“现在家里只剩我一个人,常常感觉如果孩子能陪在我身边该多好呀!可是,一想到党和政府给我们一家提供了这么多的帮助,我就很希望孩子能努力点,在比赛中为国争光,报答社会。”

新闻链接

为村民安装自来水投资建设健身广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湘桥区建设局在挂钩扶持涸溪社区工作中,不仅帮助住房困难户改造危房,还积极实施饮水工程和全民健身广场工程,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我们社区有3户‘双到’户,他们家里很穷,一直都没有安装自来水设施,喝不上自来水。”谈起去年的饮水工程,涸溪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家雄说,“去年,区建设局知道情况后,便立即帮忙筹集资金4千多元,联系自来水公司。到了6月份,这3户居民家中都安装上了自来水设施。他们也都喝上了渴望已久的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此外,黄家雄还告诉记者:“以前,社区都没有一个文体活动场所,大家想休闲娱乐一下都没个地方。我们一直都很想给大家建一个健身广场,但却总苦于没有资金。区建设局了解情况后,不仅帮忙考察选址,设计健身广场,还帮忙筹集10万元资金。去年年底,位于涸溪旁的健身广场建成,不仅让群众有一个参加文体活动的场所,而且由于此处风景好,空气清新,建成后还一直吸引了不少市区群众前来游玩。”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chaozhoure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撞车-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不孝儿分财产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