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该戏在古代曾遭禁演
连日来,由《潮州日报》和《晋江经济报》联合发起的“追访‘陈三五娘’”特别报道引起了潮晋两地读者的广泛关注,有多名读者向两家媒体打来电话,有的为“追访‘陈三五娘’”提供新闻线索,有的向记者讲述他们内心的感动。
两地读者关注“陈三五娘”
潮州市区的许先生日前致电《潮州日报》编辑部,向记者提供了他所了解的“陈三五娘”线索。据许先生称,他曾听老一辈的人说,潮州西门古一带,原有一条路称为凤栖路,路边有一座吊脚楼称为“凤栖楼”,相传这座楼曾是黄五娘的闺阁,后来由于城市的改建,这坐吊脚楼被拆除了。
在晋江市民政局上班的陈女士,向《晋江经济报》记者讲述了自己与五娘故乡潮州的故事。陈女士是晋江人,丈夫是潮州人,两人大学时相爱,毕业后双双分配到晋江,并且走在了一起。“因为老公是潮州的,我是晋江的,有人常常打趣说,我们是反串版的‘陈三五娘’。只不过,我们没有私奔,双方家长都很支持。”陈女士说,她从小就听说“陈三五娘”的故事,如今看了一系列的报道后,内心感到十分温暖。
“陈三五娘”古代曾遭禁演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三故里梧宅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看戏不点《陈三五娘》。无独有偶,历史上,潮剧《陈三五娘》在五娘故里潮州也曾一度被禁演。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雅谦介绍,明清时期的潮州,《陈三五娘》曾出现演出的盛况,致使屡次出现“正人君子”以及官府憎戏禁戏之举。
陈雅谦说,潮州历史上,达官贵人曾立乡约或家规,禁演《陈三五娘》。据《潮剧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揭阳中离书院的创办者薛侃,曾订立《乡约》,要求:“家中又不得搬演乡谭杂戏,荡情败俗。”一个叫薛清墅的潮州人更是制订《家戒》,令家人远离“淫戏”。嘉靖十四年(1535),堂堂一个广东巡按监察御史,戴Z亲自立下“正风俗条约”,严肃限令“禁淫戏”:“今后凡蓄养戏子者,悉令逐出外居;其各乡搬演淫戏者,许各乡邻里首官惩治。”这三人所憎恶所禁演的“淫戏”,就包含有《陈三五娘》。
明清为何遭禁演《陈三五娘》?“剧中人物陈三和五娘对抗传统的封建姻缘,提倡自由恋爱,主张婚姻自主,两人私下定情,并私奔外乡,这在当时被认为伤风败俗,所以屡遭禁止。”陈雅谦表示,官方的憎戏禁戏之举,也从侧面反映了《陈三五娘》的演出之盛、影响之大。由于明清官府禁演《陈三五娘》,民间随之衍生出《陈三殉情》、《审陈三》等节目,反映对这一故事主要人物的批判,即违反礼教的人应受报应。
微博声音
@寒冰5528:
陈三是我们村的人,有关陈三五娘的遗址,现在大都已经被毁。不过,听村里的老人说,五娘的墓还在。从梧宅村口进来一点,有个三岔路口,遗址就在这三岔路口一座两层楼房附近。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一口井,传说是陈三五娘的遗址,就在村里一家电子厂对面,但现在也被填埋建成厂房了。
@吴真微博:
我们村——潮州的花园村,就是陈三与五娘私会的后花园,村里现在还保存着一口古井,传说是陈三磨镜子之地。
@青衫芙蕖:
这是潮州、泉州传统的民间爱情故事,元宵灯会的邂逅。听父辈说30年前去泉州的时候,泉州人一听说是潮州人来了,都会热情地叫声“阿舅”。
《晋江经济报》记者 胡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