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让农民出行不再“难”

  编者按  “十项民生工程”是潮州市政府在去年“两会”期间所作出的郑重承诺。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将相关工作交给各有关部门分别牵头组织落实,并围绕如何落实制定了严格的任务指标。

  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对十项民生工程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督查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底,十项民生工程中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抓好住房解困保障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社会救助援助工作等九项工作已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多数分项也已经完成。为让广大读者对十项民生工程的落实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报从今天起对十项民生工程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本报记者 吴杰文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原来这个偏僻乡村不仅通上水泥路,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搭上公交车,真是太方便了!”日前,记者到潮安县凤塘镇玉窖村采访时,村民谢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记者,“以前开摩托车要近一个钟头才能到市区,现在花2块钱坐有空调的公交车,在车上打个盹就到目的地,别提有多方便。”

  谢伯的一番喜悦言语,代表了许多农民的心声。而这,也是我市落实十项民生工程、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

  “村村有路、镇镇有站”是2011年年初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项目包括:新建县乡公路50公里、通村公路250公里,新建改建乡镇客运站17个、候车亭194个,符合通行客运班车安全条件的行政村100%通行客运班车。

  农民为何出行难?其一是行路难,主要是没有路或者路不好走;其二是乘车难,没有公交车或公交车班次太少等。

  有识于此,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破解农民“行路难”作为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的重点来抓,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进程。在市交通运输局的牵头组织下和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克服了道路数量多、分布广、工期短、群众工作任务重等多重困难,至去年底,全市共完成县乡公路52.8公里,占年度建设计划的105.6%; 完成通村公路281.6公里,占年度建设计划的112.6%,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系列公路工程的建成,给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潮安县归湖镇大坪村,村干部高兴地告诉记者,刚刚建成的水泥路给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这里原来是破烂山路,非常难走。现在政府给修了水泥路,村民出入方便多了,各种新鲜水果也能及时拉到外面卖上好价钱。”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加大对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事业,打造便捷的交通客运网络,努力扭转出行的“短板”问题。至去年12月底,全市共新建乡镇农村客运站27个,累计已有37个乡镇建成农村客运站,另有4个乡镇客运站在建,基本实现“镇镇有站”目标。此外,全市还新建客运候车亭207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条、延伸或绕行班线3条,使班线总量增至41条;累计投入农村客运班车190辆,实现了符合通行客运班车安全条件的行政村100%通行客运班车的目标。

  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谢伯的老伴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嫁到这里都30多年了,以前乘车很不方便,现在有了公交车,有了候车亭,再也不用为了乘车、候车而犯愁了!”

来源:潮州日报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共同点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