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汕尾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府三楼会议厅隆重开幕。
在主席台就座的有: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莫英群、尚德、杨扬、李秉记、余红、刘概、邱伟南、吕珠龙;市政协历届老领导陈昌镇、丁富华、彭洪辉、吴增仁、林成器,五届市政协副主席李远贞、彭小健、陈坎。
市委书记郑雁雄,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紫骊,市委副书记陈央,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林义君,常务副市长王世顶,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少菲,市委常委、副市长魏友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占忠等到场祝贺大会召开并在主席台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主席团其他成员。部分汕尾籍省政协委员以及承办提案先进单位的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335人,实到会316人,符合规定人数。上午九时正,大会开幕,全体委员起立,高奏国歌。
受政协汕尾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莫英群向大会作政协汕尾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政协汕尾市第五届委员会在中共汕尾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省委、市委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汕尾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共建新汕尾”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工作报告从党政高度重视,科学履职有保障力;围绕党政大局,科学履职有向心力;注重团结联谊,科学履职有凝聚力;推进工作创新,科学履职有新活力;高度关注民生,科学履职有助推力;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履职有执行力等六个方面,回顾了市政协五届委员会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总结了市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所积累的六方面的经验:第一,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是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第四,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提高履职水平的重要基础;第五,深入加强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第六,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动力。
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莫英群说,今后的五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汕尾,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的五年。中共汕尾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实施“深汕合作、海岸经济、宜居城乡、人文环境”四大战略,建设“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六大基地,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憩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在中共汕尾市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讲理想、抓落实、争上游”,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围绕党政中心,尽力尽责履行政协三大职能;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为促进汕尾发展凝心聚力;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
受政协汕尾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尚德向大会报告五届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指出,五届政协期间,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汕尾”的大局,运用提案的形式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共提出提案390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的有324件(其中22件合并案),占提案总数的88.7%。其中,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界别小组和政协专门委员会等集体提案有31件,提案内容涉及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
会上,表彰了政协汕尾市第五届委员会2011年度优秀提案和承办提案先进单位,并为获奖者颁奖。(记者 陈炎雄 摄影 蔡云宾 唐广源 林峰源)
图为现场
图为市政协主席莫英群在作报告
图为现场
图为现场
图为现场
图为现场
图为现场
图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