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质化的模仿制造到逐步形成“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风格,从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制鞋到融入“潮绣”特色的工艺鞋创新,如果你留心注意的话,准会惊讶地发现,近年来,陶瓷等潮州传统产业已经悄然“蝶变”,正展开科技创新的双翼演绎产业优化升级之美。今后潮州的产业优化升级,要如何飞得更高,更稳?市政协委员邱安平、陈锡忠一直以来对此颇为关注,他们准备在即将举行的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就此发言,为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出谋划策。
市科技局副局长邱安平:
高新区“筑巢”,加速产业“蝶变”
产业的优化升级是个大命题,放在潮州这个背景下,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才最顺畅?身为市政协委员,邱安平认为,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只有从技术的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体系,才能引领带动产业的升级。而从潮州当下的实际出发,促进技术的进步,最直接最有效的莫过于建设好经省政府批准的高新区。“将高新区建设成科技的孵化区,让其成为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邱安平说,有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产业的优化升级就有希望了。
邱安平还特别提到,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说,现在要着重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利用这些知识技术密集、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产业来推动我市的产业优化升级。此外,他还指出,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中,政府的力量也极为重要,政府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金澳特卫浴设备制造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锡忠:
自主品牌“展翼”,引领产业“蝶变”
“对潮州很多企业来说,2011年的发展遇到很多难题: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渠道日渐狭窄等等,要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就要塑造自主品牌。”作为一名从事卫浴设备生产的企业家,市政协委员陈锡忠说起这些深有感触。
“有了自主品牌,才能使企业有效控制市场和产生品牌效应、品牌价值,逐步摆脱代工和贴牌等被客户控制的被动经营模式。”陈锡忠表示,要走自主品牌道路来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离不开高尖端人才的引进。他建议,可以通过出台户口、子女读书等优惠政策来改善福利条件吸引外来人才,有效解决潮州高端人才短缺的局面。
陈锡忠告诉记者:“潮州的民营经济一直喜欢‘小而全’的模式,同行业不愿分工合作,产品同质化严重。”陈锡忠建议说,对此可以鼓励行业规模企业合作成立集团股份公司,优化结构和共享资源,分工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危机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