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玉德人物”
邓飞
邓飞(网络照片)
【事迹】用公益弥合社会割裂,“免费午餐”助跑未来
邓飞于2011年4月发起“免费午餐”计划,联合500多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筹集善款2000多万元,已覆盖11个省市中的100个学校。
【对话】“我们能力有限,但不会辜负捐赠人的爱心。”
“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免费午餐’团体的肯定和奖励。为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解决吃饭的问题,让他们坐在学校里读书时不饿着肚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拨通邓飞的电话时,他没有寒暄,没有客套话,利索的语气、简明的答话,还带着几声咳嗽,记者的敬意和歉意同时萌生了。“中国玉德人物”颁奖典礼,“免费午餐”基金副秘书长胡益华代为参加了。胡益华告诉记者,“邓飞得知获得这个称号,高兴之余也诚惶诚恐。对我说,我们只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踏踏实实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而已。当然,最重要的是社会上捐赠人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荣誉是属于每一个捐赠者的!”胡益华感慨地告诉记者,“邓飞现在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这个计划中,他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每天都有感动。虽然捐款数额不多,但是捐赠人数已达上百万,志愿者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可以看出社会处处充满温暖。”
采访中,胡益华向记者透露了在邓飞家中看到的令人心酸的一幕。4岁的女儿使劲地抱着爸爸大哭,嚷着说“爸爸不是很久前就答应带我去公园玩,怎么又反悔了?”胡益华说,邓飞为了这个团体,舍弃了很多东西,包括与家人的天伦之乐。他每天都在帮助其他孩子做很多事,最后只能无奈地疏忽自己的孩子!邓飞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们能力有限,但不会辜负捐赠人的爱心。希望社会出现更多像玉一样纯洁的人,真正把‘玉德人物’的精神践行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刘玉珍
刘玉珍
【事迹】18年风雨无悔,甘做“天安门广场的义务美容师”
刘玉珍今年已经75岁。从1994年至今,她坚持每天到天安门广场义务清理各类垃圾,18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沙尘暴,她几乎从不“缺勤”,捡拾的垃圾累计上百吨。
【对话】“我会把揭阳的玉德精神带回北京。”
刘玉珍是地道的北京人,当记者见到这位70多岁的老奶奶时,她身穿红棉袄,满头银发,气色很好。记者问及她被评为“中国玉德人物”的感想,刘奶奶高兴地说:“我的名字叫玉珍,现在‘玉德人物’把我的名字变成了‘真玉’了。”但她又谦虚地说:“可是这个奖项太高尚了,我觉得我实际的工作没做到这程度。”
“这次活动很隆重,也让我有所启发。我会把揭阳的玉德精神带回北京,以此为动力,更好地工作,发扬玉德精神,不辜负领导、社会的关怀。”刘奶奶若有所思地说。
言谈中,记者了解到,刘奶奶每月有一笔退休金,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不必去做这又脏又累的捡垃圾工作,但她却一口气坚持了十几年,图的是什么呢?身为老党员的刘奶奶自豪地说:“工人有退休,党员可没有退休,老一辈的革命传统不能忘。我对天安门有很深的感情,为天安门广场打扫卫生,只是作为理所应当的日常普通小事来做。”说话间,她本能地弯腰捡起地板上的一点纸屑,小小的动作让记者仿佛看到她在天安门前捡垃圾的身影。
默默无闻地捡垃圾这么多年,刘奶奶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吗?“不是的。”刘奶奶肯定地说,她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打扫一大堆瓜子壳,一个来北京的外地旅客见到了,就蹲下和我一起捡,她的一句‘首都是咱们的’,让我非常感动,因为她理解了我的行为。”刘奶奶对自己义务捡垃圾能感动别人,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感到欣慰,她说出了她的心愿:“希望大家都注意保洁,要是哪一天天安门广场没有乱丢垃圾的不文明现象了,我就能‘退休’了。”随后又热情地说:“如果你们以后到北京,一定要来找我,我给你们当导游。”
杨森
杨森
【事迹】17载风雨相依不离不弃,“孝星”谱写人间大爱
杨森,36岁,西安人。1994年来北京当兵,期间与孤寡老人支文萍结成帮扶对子,不久以母子相称。退伍后,为照顾老人,杨森毅然决定留京打工。
【对话】“不带功利色彩地做事,才有了今天揭阳之行。”
“能与支文萍老人结成‘母子’,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我们结下了超越血缘的母子情感,这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刚刚坐下来与杨森交谈,他就激动地对记者谈起了支文萍老人。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在他们的晚年,那就是我们反哺他们的时候。我只是做了平常事,受到这么多社会人士的关爱,真的感到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位社会公民,我觉得这只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社会需要人与人互相关爱,伸出援助之手,才能变得更和谐。”这么多年来把支文萍老人当作自己母亲的杨森,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认为,世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重要,这是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正因为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做事,才有了自己今天揭阳之行。他说,这么多年来,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对自己莫大的安慰和动力,也给四岁女儿一种无形、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小年纪便帮忙照顾和孝顺奶奶,一家人生活中充满平淡而真实的温馨。
杨森称赞这样的活动是一次生动的道德教育,有很好的社会意义。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照顾老人,把这份爱继续传递。
彭斯
彭斯
【事迹】“割肝救母”反哺心,感天动地大孝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有难我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对话】“我只是想帮助我的母亲。”
采访高高大大的彭斯时,恰逢是中午时分,因为房间里有人在午休,他便示意记者来到房间外进行采访,这让记者一下子感受到他的细心和对他人的体贴。
彭斯“割肝救母”的大孝行令人感动,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这只是我尽到一个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我只是想帮助我的母亲。我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他面带笑容轻声对记者说。他觉得这次能获得“中国玉德人物”这份荣誉,得归功于社会对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肯定和支持,一家人都十分感激。当记者告诉他,现在大家都把“玉德人物”的行为作为一种道德标杆,认为好人就应像美玉一样被挖掘出来,大力加以宣传,让更多人来学习时,他称赞揭阳和新华网等媒体共同发起的“寻找玉德人物”活动很有社会意义,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彭斯十分感谢社会各界对他及家人的关心,他说,目前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母亲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中。现在自己休学在家,正复习功课,准备美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等身体完全恢复了,将继续进修学习,完成研究生学业。
当问及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彭斯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妈妈能早日康复。”这就是一个高大男孩最真挚的愿望。
谢员生等三位“逼停哥”
谢员生等三位“逼停哥”(网络照片)
【事迹】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彰显社会正义
“酒驾拖行交警2公里!3名的哥见义勇为围住肇事车辆!武汉人民呼唤你们,你们在哪里?”不久前,一条奇特的寻人微博不断被热心网友转发。路见危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大勇大义的3位“逼停哥”分别是谢员生、徐永生、周国华。三位好的哥的义举让人坚信,扶危济困、救人危难仍是社会主流,善念与真情依旧蕴藏众人心中。
【对话】“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
武汉三位“逼停哥”见义勇为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12月18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前来揭阳参加“中国玉德人物”颁奖典礼的周国华、徐永生二位“逼停哥”。
周国华、徐永生话不多,说起他们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这二位出租车司机甚至显得有些许腼腆,只是笑着连连表示:其实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不过他们倒是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此前三人彼此都互不认识,经过这次的事情,大家现在已经成了朋友。
两位“逼停哥”表示,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自己的关心,这次能够被评选为“中国玉德人物”,感到非常荣幸。他们说由于三人都是“网盲”,对于这次网络评选活动原本并不知情,直至评选结果出来都还不知道,后来主办方通过相关渠道联系,邀请前来揭阳参加颁奖仪式,才了解相关的情况。
周国华、徐永生的话很朴实,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大约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跟记者聊得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良心的话题。“我们都是很普通的公民,文化不高,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我们认为,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正义感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之心。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总会有人站出来管一管。”
谈起对揭阳的印象,他们表示,第一次到揭阳来,就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感觉揭阳人非常朴实、厚道。
陈贤妹
陈贤妹
【事迹】拾起中国人跌落的良心,被称为“最美婆婆”
2011年10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广佛国际五金城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两岁零四个月的女童先后被两辆汽车碾压,18名路人走过但未施予援手,拾荒老人陈贤妹毫不犹豫地马上跑上前施救。人们纷纷被她平凡的举动所折射出的高尚的品格所感动,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婆婆”。
【对话】“这是不需要多少力气的事,帮助到他人也帮助到自己。”
蓬松的短发,布满皱纹的脸庞,矮小瘦弱的身躯,但说话利索,行动灵便。这就是记者对“最美婆婆”陈贤妹的第一印象。
“以前见到老人或小孩跌倒,我也去扶,这是很正常、很平凡的事,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面对被车碾轧两次的小悦悦,我救起她只是举手之劳,我也没想太多,也不怕被误解,反正不救她就对不起天地良心。这是不需要多少力气的事,帮助到他人也帮助到自己,同时自己的心里也好过,就是这么简单。”提起小悦悦,陈贤妹哽咽着说:“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抱起她的时候,还能听到她微弱的哭声……可惜,可惜最后还是救不回。”
说起自己成为“中国玉德人物”,陈贤妹反复说:“多谢大家,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我的举动能够影响身边的人,唤醒人们的社会良知。”
“爱心夫妻”张宝艳、秦艳友
“爱心夫妻”张宝艳、秦艳友(网络照片)
【事迹】“打拐”4年解救340余名儿童,爱心夫妻帮宝贝回家
为了给那些与亲人失散的孩子铺一条回家的路,张宝艳、秦艳友这对夫妻从爱心和责任出发,通过“宝贝回家寻子网”创下一个传奇:4年来,已经有340余名走失、被拐的孩子在他们以及志愿者的爱心接力下重回父母怀抱,而那些因失去孩子而支离破碎的家庭,也因此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对话】“‘中国玉德人物’这个荣誉,应该归功于‘宝贝回家’网站的全体志愿者。”
“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这个公益网站,是为了能够帮助走失、被拐、被遗弃儿童寻找亲人,同时帮助因各种原因流浪、乞讨、卖艺的儿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在采访中,说起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原因,秦艳友告诉记者,1992年的时候,5岁的儿子在商场走散,庆幸的是当天晚上就找回,可就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就体会到了走失孩子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从那以后,他们就非常关注儿童走失或者被拐的信息,起初主要是与寻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帮忙张贴寻人启事或者到派出所报警,可是后来发现这种方式不但浪费人力财力,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才想起建立网站平台,组织各地的志愿者,利用广大的互联网来帮助这些家庭团聚。
“玉是多么洁白无瑕,多么美好高尚。获得‘中国玉德人物’这个荣誉,让我们受到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今后我们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加专心地做好这个事情。其实这份荣誉应该归功于‘宝贝回家’网站的全体志愿者,我和我爱人只不过是搭建了一个爱心平台。”当记者问及秦艳友有何获奖感言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回答道,“希望今后能够让更多的家庭团聚,也希望能够影响到身边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来。”
秦艳友还说:“我爱人辞去原来的工作,专心地搞这个事情,除了睡觉和吃饭,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以致患上了颈椎病,有时我是挺心疼的。不过能够给那些失踪儿童和寻子家长提供更多的帮助,我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张舜芳
张舜芳
【事迹】20年如一日义务帮扶,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军娃们的张妈妈”
张舜芳是揭阳榕城区新兴街道居民,家不富裕但拥军情怀多年不辍。她从1990年开始,20年如一日,对驻揭“红一团”在揭上学的300多名干部子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为驻军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支持了国防建设,谱写了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篇章。2005年被广东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评为“广东省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对话】“习惯了,如果哪一天不做,反倒不适应了。”
“我觉得军人既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人,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负担。做这些事只是想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投身国防建设。”张舜芳,这位慈祥又热心的军娃们的“张妈妈”,对记者说最多的话,就是对军人的理解。20年如一日义务帮扶300多名驻军干部子女,这种风雨无阻的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问及为何能如此坚持下来,她笑着对记者说:“习惯了,如果哪一天不做,反倒不适应了。”
没有豪情壮志,有的只是质朴的言语。张舜芳认为,战争年代,军人在前方辛苦地打仗,因为有老百姓在后方默默地支持,中国军队才取得伟大的胜利,如果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群众的一切。现在虽是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国防,为驻军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投身国防建设,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张舜芳这种与部队解不开的情缘,使得自己对军人愈是理解,就愈是想要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当记者问到对“玉德人物”的理解时,她很平静地说:“玉代表着非常高尚的人!而我只是做了一些十分平常的事情而已,还远远不够的。”
刁娜
刁娜(网络照片)
【事迹】一条腿换回一条命,“最美女孩”激发社会向善力量
一个月前,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南海的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一个月后,烟台龙口女孩刁娜,路遇被撞伤者时,为了不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她立即与丈夫一起下车施救,营救过程中,自己也不幸被过往汽车撞断了腿。刁娜的事迹一传开,立刻被大伙誉为“龙口最美女孩”。
【对话】“我还是做我自己,就像以前一样。”
由于刁娜腿伤行动不便,没能来到“中国玉德人物”的颁奖现场,她的公公隋芝迁代为领奖。应记者请求,隋芝迁为记者接通远在山东烟台的刁娜的电话。电话中的刁娜声音有些羞涩却充满朝气,她很惊讶自己能成为“中国玉德人物”,她说:“我没想到我做的这件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我只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而已。”她称赞说:“‘寻找玉德人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相信通过活动能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如果大家都能够见义勇为,互帮互助,那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隋芝迁告诉记者,很多人都十分关心刁娜的伤势,但刁娜出院后最关心的还是她救起的那个女孩的伤势。“刁娜平时就是个性格善良、体贴、热心助人的女孩,也特别照顾家庭。她在别人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即使导致一条腿粉碎性骨折,我们全家也为她而感到骄傲。”
记者了解到,刁娜和隋芝迁的儿子结婚两年,小夫妻原本打算这段时间要个孩子,结果现在不得不“延期”了。隋芝迁笑着说:“我收集了很多报道刁娜的报纸,等以后他们有孩子了,就让孩子看看,让孩子以妈妈为榜样,多做善事。”据了解,目前刁娜还在养伤中,需要拄着拐杖走路,有望半年后康复。她在电话中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她伤势的朋友。当记者问及出名是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她说:“我还是做我自己,就像以前一样。”
胡丙申
胡丙申(网络照片)
【事迹】打工10年替农民还债39万,“还债局长”以诚信感动中国
当了10年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为农民保了69万多元贷款,退休后打工10年替农民还了39万元的债。山西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退休局长胡丙申为民保债还账的事迹在网上传播后,被网民亲切地称为“还债局长”。
【对话】“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
因为生病住院,胡丙申未能自己来揭阳参加“中国玉德人物”评选活动颁奖仪式。采访代他前来参加活动的胡学军,记者的心情有些沉重。
说起父亲胡丙申的近况,胡学军眼里微微地涌出了泪光,感慨地说:“父亲的病是累出来的,他老人家这辈子真的是挺不容易的,没少让家里人跟着操心。起初也埋怨,但后来慢慢地理解了父亲的‘憨’,也就习惯并且支持父亲的行为了。”
胡学军说,对父亲被评选为“中国玉德人物”,一家人既感到意外又非常荣幸。记者通过胡学军打电话给正在照顾老人的大哥,向胡丙申老人表示问候。胡丙申老人声音嘶哑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党和政府却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在有生之年,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近半个小时的采访中,胡学军跟记者聊得最多的是“诚信”。当他得知阳美玉都长期以来奉行诚实守信、互惠双赢的经营理念,以经营“纯天然A货”的良好信誉赢得市场认可时,感到非常高兴和敬佩。他说,诚信是金,只要质量保证,诚信经营,生意自然会好做。只要更多的人明白这一点,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
策划:黄惠群
统筹:彭瑞平 陈镇文
撰稿:廖宇飞 邢晓荣 张夏阳 孙晓珊 蔡泽青 李静玲 陈 育
摄影:本文照片除注明外均由郑楚藩摄
(编辑:蔡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