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和10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主办,惠来县委宣传部协办,省文化馆承办的“欢乐广东”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活动分别在惠来县葵阳影剧院和东陇镇举行,为惠来人民送上丰盛的文艺大餐。百场义演活动是幸福广东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也是文化工作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具体行动,让更多文化服务惠及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惠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多方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为惠来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明道德: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现代公民教育、“新惠来人”大讨论
2008年以来,惠来县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为主线,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融入到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之中,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组织好每年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大会和搞好每年“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同时,该县还精心组织开展“新惠来人”大讨论活动,着力开展理想信念、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全面诠释“新惠来人”的内涵。大讨论活动开展得有声势、有特色、有深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活动结束后,该县还结集出版了“新惠来人”大讨论文集《火花》,使“新惠来人”大讨论活动取得的成效得到有效延续。
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
关键词:三下乡、节庆活动、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近年来,惠来县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均等的文化、科技、卫生、教育服务权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送戏下乡120场次,送电影下乡1200场次,送图书下乡40批次。服务观众、读者40万人次。全县有省“书香校园”1所、市级“书香校园”5所,国家青少年俱乐部2个。
此外,该县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每年的“春节文艺游行”、“节庆性文艺晚会”、世界读书日、国际博物馆日、全民健身日、书画展览、猜谜、广场演出、电影公映、文体赛事等文化节庆性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不断缩短城乡文化差距。
该县还注重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办好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近年来,引导并成功举办了独具地方特色和浓厚传统韵味的“打火樵”民俗活动、妈祖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惠来首届旅游文化美食节、“惠来大庚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等地方文化品牌的活动。
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壮大,创作涌现新活力
关键词:文艺创作、文化人才
惠来县的美术、摄影、诗歌等的创作,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该县品牌文艺项目。该县的张子仪画作《山水》获文化部佳作奖,林秀惠书法获中国书协优秀奖,陈德丰木雕连获两届深圳文博会创意金奖。而以惠来诗社的古体诗、杨协亮的新诗、林才的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也为省内外所知名。潮剧、潮乐等传统艺术以及歌舞等表演艺术推陈出新,呈现好的发展势头。音乐方面,主旋律作品也不断涌现取得新突破的歌曲,如《我的家乡惠来》等歌曲的创作。
该县现有科研单位2个,拥有各类人才1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2人,省科技咨询专家9人;全县列入市专家人才库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1人,获奖层级较高的科技奖项有8项。艺术文化人才辈出,全县有作协、美协、书协、诗社、收藏、工艺、历史文化研究会、妈祖文化、苏福神童研究、比干文化研究、音乐、舞蹈共11个文艺学会,会员共1680人,其中市级会员32人、省级会员5人。在县内拥有文艺中级职称13人;在县外拥有文艺高级职称5人。有常年业余文艺创作人员520人,其中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人。3年来,全县获市以上文艺奖项共7项168人次。
公共文化设施:县镇村三级网络逐步建成
关键词:文化广场、农家书屋
近3年来,惠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各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镇、村自筹、乡贤捐资、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县财政补助的做法,新建一批公共文化、旅游、体育等文化设施,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建成。
近年来,该县投资900万元新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世铿馆,设立广东省惠来流动图书馆并配套现代化设备一大批;争取省厅补助资金120万元,配置建设镇综合文化站500平方米以上的站址6个,行政村文化室57个,争取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在全县部分行政村中设立农家书屋120家,实物折合人民币240万元;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扩张,已建成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场所有1500平方米以上文化公园5个、1000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10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县城文化广场、世铿院、大庚园、锦华公园;村级文化公园有歧石镇林美村、华湖镇华谢村、神泉镇芦园村和溪东村、溪西镇山头村、仙庵镇点埔村等;广播电视建设完成县台编辑播出系统添置升级,全县拥有广播电视站14个,村级共用天线系统,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广播”;全县现有金海湾高尔夫球场、靖海客鸟尾石笋区、靖海绿洲度假村、神泉华家度假村等旅游文化景点189处,星级宾馆4家;全县登记宗教活动场所59处;建设全县健身路径10条、村级健身园10个,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9个,有业余体校2个,其中羽毛球业余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此外,全县规划建设的较大型文化设施项目有文昌公园、金贤文化广场、靖海古城墙修复工程、黄光山佛光寺、榕石永福寺、黄大仙龙藏洞,基本上建立了从县、镇、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框架。
文化产业市场:积极发展文化经济,市场初步形成
关键词:文化经营
该县积极发展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市场初步形成。2010年,全县文化经营收入2100万元,文化经营单位达到158家,主要有影视、演出、歌舞娱乐、网吧、音像零售出租、书报刊出租零售、印刷、广告等,构成全县文化市场主要支撑和文化产业雏形。其中网吧37家,终端电脑2489台,从业人员185人;歌舞娱乐场所7家,从业人员124人;音像零售和出租共22家,从业人员76人;图书零售出租门市20家;印刷厂14家,总产值295万元。传媒业市场空间逐步扩大,2010年县广播电视台广告总收入65万元;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业余剧团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影剧院3家,仅2010年,全县演(映)出850场。经营性文化培训日益兴起,全县有文艺、书法、舞蹈等各类专门文化培训单位5家,全年培训的文化门类1.2万人次。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取得进展,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获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佛光寺获省国民文化休闲基地立项。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得到加强
关键词:靖海古城、惠来木雕
该县目前有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527件,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文物保护对象209处。靖海古城、靖海炮台和资深炮台等军事文化遗址和存量的规模,居于全省前列。全县目前已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1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惠来木雕与揭阳木雕并列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主要有建筑物营造法式、景屏、潮剧、潮州音乐、渔歌、英歌舞、九鳄舞、鹤舞、高跷虎狮、皮影、抛锣、木雕工艺、游神、烹调技巧等科技、艺术、民俗、体育、生活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以独有的实用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等为世人所喜闻乐见,经久不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实施“文化推动”发展战略,塑造能够凝聚一方的人文精神“欢乐广东”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走进惠来活动虽然已落下帷幕,老百姓茶余饭后仍津津乐道两场演出带来的精神享受。惠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桂君称,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领略高雅艺术,去认识美、感受美,让老百姓对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实质性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人文日新古邑”,人文的积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文的培植需要一点一滴去积累和叠加,更重要的是唤起更多文化自觉并树立文化自信,去扬弃、去保护、去提升、去打造,最终去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对于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化推动”发展战略,蔡桂君称,惠来所要做的工作,一是要塑造能够凝聚一方的人文精神;二是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扩大地域文化影响;三是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来提升地方的文明程度;四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欢乐广东”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走进惠来,精彩的歌舞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欢乐广东”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走进惠来东陇镇,观看者人山人海。
明亮崭新的县图书馆,为群众提供汲取精神食粮的源泉。
惠来县联群书苑,授琴艺、书艺、画艺,传播传统文化的芳草地。图为小学员一板一眼地写楷书。
舞蹈培训中心里,小天鹅的梦想从这里起飞。
摄影/郑楚藩
(编辑:林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