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普宁市委书记杜小洋
“普宁作为揭阳发展全局中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县级市,一定要在揭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争当‘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 ’排头兵。”揭阳市第五次党代会期间,普宁市委书记杜小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侃侃而谈,以“好、快、实、特”四个字勾勒了一幅幅振奋人心的幸福新普宁发展蓝图。
杜小洋说,把揭阳建设成为“商贸流通之都”,普宁承载着揭阳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望,肩负着比兄弟县、区更为繁重的任务,是一项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立足于成为“商贸流通之都”的核心,按照“追求‘好’、力争‘快’、突出‘实’、体现‘特’”的原则,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追求“好”。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推进体制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更多的品牌由普宁名牌向广东名牌、国内国际名牌转变,实现产业提档升级。要切实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管理,充分盘活、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尤其要高效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在项目用地上充分考虑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劳动就业、亩均税收等产出和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要把经营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善用智慧化解矛盾、善用经营获取效益、善用借力推进工作,努力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力争“快”。当前,要绷紧时间这根弦,始终保持工作的高压力、快节奏、高强度,争时间、抢速度,确保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圆满完成。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全力加快国际服装城二期、国际商品城二期、英歌山工业园、金美济工业区、新兰花大酒店城市综合体、普宁广场、南方梅园生态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突出“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谋长远、造福人民的工作。要再掀全民创业热潮,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根本出路,继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群体,加快优质企业上市步伐,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以民富推动市强。要把勤政为民作为实现政绩的本质要求,认真抓好“十件民生实事”。要把务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唯一途径,坚持“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使做出的每项决策、出台的每项规定、实施的每项工程都切合当地实际、符合群众愿望,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体现“特”。要依托商贸流通优势和纺织服装、医药等产业优势,使“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中药名城”等区域品牌更具竞争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要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和普籍在外商贾能人众多的优势,继续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创业。要加快对外接轨步伐,主动对接大南海石化项目和空港经济区,有效接受产业辐射。要充分发挥厦深高铁普宁站的吸纳和辐射效应,全力打造高铁物流枢纽。要整合国际服装城、普宁(金莎)国际商贸中心和万泰商业中心的商贸资源,吸纳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驻设立公司总部或次总部,打造成为高端商务区。
造福人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建设幸福普宁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杜小洋说,一是要加强文化建设,以人文支撑和谐。要坚持宣传鼓劲,树立普宁的良好形象。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力培养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广大干群和企业家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报效社会。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地方文化影响力。二是要加强社会管理,以稳定维护和谐。重点是要深化社会治安整治,巩固和发展社会治安整治成果,确保社会持续稳定。要全面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要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建设,建设诚信社会、诚信经济。 三是要加强民生工作,以公平谋求和谐。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拓宽增收渠道。要抓好校舍及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金筹措三个重点,推动基础教育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居民医保覆盖面,提高群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水平。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要加强绿色建设,以生态促进和谐。要铁腕整治环境污染行为,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要突出抓好饮水工程,实现村村通水,确保饮水安全。要全面落实人口计生政策,健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向孕前型管理转变。
圆满完成揭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干部是决定因素。杜小洋指出,具体是要注重思想建设,增强政治意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目标要求上来。要大力弘扬普宁人敢闯敢冒、开放开拓的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要注重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要注重作风建设,大兴优化服务之风。要完善提升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注重廉政建设,健全教育监督制度,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队伍形象,以优良的作风回报人民的信任。
(编辑:蔡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