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邓丹丹)降价死、中标死近年来许多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新词汇不断涌现,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医院里一些老百姓常用、惯用的低价药时常玩失踪,让人们对中标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日前,我省公布《2011年广东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首次制定了基本药物低价药品目录,共有370个品规的经典廉价药将受保护。我市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表示,该目录有助于防止低价药中标死。
据悉,此次方案仍依照国家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244种广东省增补目录遴选,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方案中增加了一项低价药品目录,该目录里包含了市民所熟知的藿香正气丸、感冒清胶囊、牛黄解毒片、布洛芬、开塞露等等370个品规的药品。根据方案规定,进入低价药品目录的首先是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用、招标价格相对稳定、替代性强的低价药品,其次是适合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传统剂型,第三是价格低廉的药品。此外,低价药品目录的品种只按经济技术标(质量)相关规则进行评审,最高分中标;价格按不高于广东省价格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价、国家和广东省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基层平均采购价上浮10%的价格两者的低者进行采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两年来,随着成本上涨等原因,不少中标廉价药品的利润被不断挤压,有些药品出现无利可图,有的甚至是亏本经营的现象,因此一些低价药生产厂家生产积极性不高,我市医院也因此时常出现低价药短缺的情况。
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了30余年的金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温文称告诉记者,由于职能以及服务群体的特殊性,经典廉价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使用较为广泛和普遍,因此受低价药缺、断货影响也更明显。近两年来,低价药缺、断货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有时医院实在没有替代药品甚至只能让患者到药店自行寻找。不能因为一支几毛钱的药,就耽误治病了吧。他表示,此次低价药品指招标更重视质量而非价格,既让低价药更有质量保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典廉价药被挤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