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民生是建立幸福汕头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汕头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李锋所作的工作报告用很大的篇幅谈到民生问题,幸不幸福,群众说了算,民生问题作为战略举措写进党代会报告,这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记者昨天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与会代表都对这个问题产生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幸福其实是一个关乎细节的问题,只有在治安、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上得到切实的改进,才会感受到幸福,这才是幸福汕头的真谛。
推动职教积极转型
民生要从特惠转普惠小公园应成文化地标
市教育局局长、党代表黄晖阳表示,教育的普及化、均衡化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标准。黄晖阳表示,市教育链条的两端要引起重视。首先,学前教育还存在不规范等问题,未来要争取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所规范、大型的政府供养的示范幼儿园。其次,在目前的历史节点上要更注重高等教育。目前我市除汕头大学外并无其他高等院校,每年一些考上2B分数线的学生,由于我市没有适合就读的学校,只能选择到其它地级市的普通高等院校就读。为此,建议要推动电大、职校教育积极转型,促进教育发展。
民生要从特惠转普惠
要把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着力解决‘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问题。党代表、龙湖区委书记李耿坚认为,我市要从制度性、长效性和创新性入手,不断推动民生项目由特惠型向普惠型转变,临时性扶助向长效性扶持转变,部分扶贫向全面保障转变,使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均衡地惠及广大群众。
小公园应成文化地标
党代表、金平职校校长杨玫莉在分组讨论会上提出,汕头具有一百多年的厚重历史,而小公园无疑承载着许多潮汕人浓浓的爱乡情结。老市区的小公园是汕头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地方,但现在破损严重,许多建筑变成了危房。希望政府加大保护力度,让小公园成为汕头的一个珍贵的文化地标,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观光景点,让汕头从西到东,每处都有靓丽的风景。
心理疏导员社区还很缺
针对社区建设的问题,党代表、金厦街道党工委委员杨静娟提出,目前社区的心理疏导员仍很欠缺。杨静娟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月季园社区已经设立医疗卫生服务站及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站,使辖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针对精神病人、残疾人、特困户的绝症、重症病人,我们还提供医疗救助服务。但工作中也碰到不难题,如今的精神病人出现年轻化趋势。一名医生一天来到社区要看一百多号病人,精力有限,未有充分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开导。希望能有一些懂得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来到基层,对心理压力大的人士进行疏导,起到防治作用,也能改善精神病人的心理状况。
本报记者刘婉萍郭丹蔡晓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