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城市绿化管理处:每天收集40吨,运往低洼地填埋化解为肥料
本报讯(记者林彦恂摄影报道)每天园林部门收集不少落叶、枯枝,这些都运到哪去?能否变废为宝?近日,有市民看到东厦路正在大面积修剪树木,向本报打来咨询电话。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做法是将落叶运至低洼地进行填埋化解为肥料。不过,有关人士指出,这种对绿化垃圾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仍较原始,对树叶、树枝的利用并不充分。在有限的填埋空间情况下,采取新的处理技术,将绿化垃圾变废为宝,才能使城市和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据园林部门介绍,在日常绿化管养工作中,每天产生大量的落叶、枯枝、树枝等绿化垃圾。以我市城市绿化管理处为例,该管理处负责市区天山路以西60多条25米以上主干道的绿化管养,近期每天处理的绿化垃圾需用载重4吨的货车运载10趟,产生的绿化废弃物不少于40吨。长期以来,园林部门将树木修剪产生的树叶、树枝,直接运载到公园等闲置低洼地填埋,以前是送到中泰立交桥下填埋,如今处理地点选择在北郊公园。
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将绿化垃圾直接运送到雷打石垃圾填埋场埋掉十分可惜,不但增加了环卫垃圾处理负担,路途遥远油费开销也难以承担;送到低洼地填埋,枝叶在填埋过程中化解为肥料,一定程度上改良了该地点的土质。但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使绿化垃圾物尽所用,可供填埋的地点和区域也越来越紧缺,学习采纳其它省市较先进的处理方式,建立专门的绿化垃圾处理站,是绿化垃圾处理未来的趋势。
据介绍,目前深圳、南宁等地已采用生态型绿化植物废弃物加工处理方式,主要是把树枝和树叶等绿化垃圾粉碎,经过混合、发酵、加工等流程,成为营养土和有机肥,而这种营养土是天台、花园种植花卉和垂直绿化很好的培养基质。
左图:园林部门日常管养中产生大量绿化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