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日前,我市首批676名全科医生和714名社区护士完成岗位培训并上岗,成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目前,全科医生的服务效果如何?能否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呢?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个案一:
孕妇牙痛难倒专科医生
医生,快帮帮我吧!近日,金平区金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了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神情十分痛苦,接诊的全科医生耐心询问后得知,这位怀孕已经8个多月的孕妇急着求医并非要生孩子,而是因为牙痛难忍。原来,该孕妇患了牙龈炎,曾到几家综合医院就医,但牙科、妇产科等医生都不敢轻易诊治,着急之际孕妇听说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有全科医生,于是决定来碰碰运气。随后,接诊的全科医生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诊治,及时帮助孕妇缓解了牙痛之苦。
◎个案二:
小病痛就近上社区医院
今年1岁半的小烁(化名)这几天有些发烧,小烁妈妈赶紧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小烁妈妈算了一笔账,以前到大医院每次即使治个感冒也得花个上百元,现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一次只需几十元,而且无需到大医院长时间排队,在家门口就能就近看病。另外,全科医生和社区居民都很熟悉,就像街坊邻里一样亲切,有些全科医生对于患者的疾病史了如指掌,在看病过程中省却了很多麻烦,小烁妈妈和家人因此成为全科医生的忠实拥趸。
叫好者:看病省钱省心
质疑者:会否博而不专
【声音】:
叫好者:看病省钱省心
质疑者:会否博而不专
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少市民表示全科医生能发挥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有利于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不过也有部分市民担心全科医生博而不专,诊疗水平不及专科医生。
金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薇告诉记者,目前我市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市、区级医院负责分管,一来可以共享医疗资源,二来可帮助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金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市成立的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金平区妇幼保健医院分管,今年共有41名医生及20名护士接受了全科医生岗位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这些全科医生及护士们在原有的妇幼保健诊疗优势基础上,又开展全科诊疗服务。陈薇表示,如今该中心接诊的人群范围及服务层次都得到了扩展和提高,不仅每一位全科医生都有着切身感受,患者也有所体会。
小病就在社区医院解决,省钱又省心。一位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女市民告诉记者,无论头痛、拉肚子还是牙痛都可以找同一个医生,不用像大医院要来回挂不同专科,不仅省却了麻烦而且节省了不少医疗费。全科医生就如同‘万金油’,便宜又好用。几位求诊患者也纷纷表示,全科医生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全科医生出现。
不过,也有市民担心全科医生的出现有利也有弊,认为容易出现博而不专的情况。不少受访市民表示,就怕全科医生表面上看啥都会,但实际上却仅限于表皮,不够专业。
高素质全科医生凤毛麟角
【现状】:
高素质全科医生凤毛麟角
我市将加大力度开展常态化培训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最主要的功能是预防保健,是以疾病的前、早期干预为主。实际上90%的疾病都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张广浩是目前我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为数不多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科班出身的全科医生之一,他告诉记者,不少百姓包括医务人员都对全科医生有所误解,其实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科并不代表不专,也可以是博有所专。
张广浩认为,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有助于全科医生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全科医生不仅让一些居民小病不必再挤往大医院,同时能够帮助完成病患的初步分拣,比如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全科医生能有针对性地将其推荐到高一级医疗机构就诊,而在病患的康复期则可以再转回基层社区医院,既减轻了大型综合医院的诊疗压力,同时也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医疗资源。
市卫生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市的全科医生在医务人员队伍中的比例较低,接受专门的全科医学方向高等教育的全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而全科医生对于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以提高对社区居民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向个人、家庭以及社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常态化培训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将分批次进行。凡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或拟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均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充分发挥全科医生服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全科医生——
居民健康守门人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可提供上门入户,为居民提供服务,如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对社区重点人群如儿童、孕产妇、老人进行保健等等。此外,全科医生还会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门诊服务。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可互相协作,小病由全科医生在基层解决,大病由全科医生转给大医院专科医生解决。康复期病人回到社区,再由全科医生提供康复服务。
今年6月,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有关人士指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邓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