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头顶大事”4元搞掂廉价理发店仍受欢迎

↑理发师傅老刘剃刀功夫了得。

↑染发13元包剪价钱也很低廉。

↑掏耳朵也是需要真功夫的。

↑四元既是广告,更是小店的招牌。

↑为免传染细菌,老刘坚持一位顾客一块新刀片。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理一次头发仅仅收费4元,这确实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在老市区,理发师傅老刘的4元理发店已经面世5年了,每天前往他店里解决头顶大事的顾客众多,身份繁杂,既有普通打工者、退休老人,也不乏白领、公务人员

在市区韩堤路旁,老刘的老4元理发店大幅招牌显得有点醒目,但仅仅10余平方米的小店就相对简陋,两张理发椅、一个盥洗盆、几面大玻璃镜子就是理发店的主要家当了。剪着平头、40余岁的梅县人老刘正忙着为顾客理发,随着一阵阵突突突电剪声响过后,剪发后的顾客都显得荣光焕发十分精神。理发4元,够实惠!采访中,顾客们都连声肯定。

谈起理发史,至今已有近20年工龄的老刘称他也是经历了从路旁的理发游击队到今天开店正规军的发展历程。原来,上世纪90年代初期,老刘从家乡前来汕头特区谋生,先是到企业打工,但工作一年后他还是觉得自己出来创业更有活力,就这样,本就掌握了理发技艺的老刘就加入了路旁的理发游击队,带上一张折叠椅子以及整套理发工具就在金砂公园外围墙下开张生意了,那时候理发收费3元,生意还不错,每天为十多二十个顾客理发,一周收入就可抵得上工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了。老刘称,当时路旁理发游击队从业人员约有近百人(大多为梅县人,也有江西、福建人),经营场所主要分布在金砂公园外围墙下、老市区人民广场、韩堤路翠堤旁、汕樟路汕樟邮电局前步道等处,尤以金砂公园外围墙旁人数最多,有二三十人,沿围墙一字儿摆开,场面十分壮观。当时他们的工作类似国营,早上8时准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有时顾客赶到正碰上他们收摊下班,还牛气地让对方明天再来,不剪了。剪发风光时期是1995到1998年,之后由于汕头加强城市管理,逐步清理影响市容市貌的占道经营者,路旁理发‘游击队’就萎缩了,2000年之后,理发‘游击队’基本解散了,目前市区还‘打游击’为人剪发的不到十余人了。老刘介绍,2000年路旁理发生意无法经营后,不少人就另谋职业到企业打工,也有一些人选择租赁店面开起了专业理发店当正规军,老刘也在金砂乡租店开业,但因为租金费用逐年高涨等原因,老刘最终搬迁到了老市区韩堤路发展,并打出了理发4元的旗号。

没想到4元价格也有竞争,老刘称,他原先租赁的铺面因为下水道堵塞问题搞不妥,去年他就在老铺面的附近另租了门店经营,没想到他搬了新店后,又有人租了他的老店,也照搬他的4元理发经营模式开张了,店里的摆设、招牌都是他原先使用的,刚开始心里有点堵,后来也想通了,只要是生意就肯定会存在竞争。不过,为了进行区别,老刘的新店就专门打出了老4元理发店旗号供顾客甄别。

4元价格的确打动人心,但最主要的还是剪发水平,如果理发水平差,就算是免费理发,人家尝试一次就不会再光顾了。现在顾客回头率高,其实是认可我的手艺来的,有的还介绍了一帮亲友来帮衬。刘师傅还笑着说,每天清晨的顾客主要是中老年人,晚上主要是企业下班的打工者,其它时间段的顾客群则啥身份都有,有做小生意的,也有公务员、白领的。此外,附近部队也请他上门为官兵们理发,一次就是几十个人。

因为收费便宜,我现在每天都忙个不停,但其实收入也就是一家人能过日子而已,想发财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图个自由,有活儿就干,不然就歇息看看电视。老刘对自已的生活现状也显得很满足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首部潮语校园青春偶像剧《校园青苹果》

潮汕搞笑短剧:三个妻哥伯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