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健)一项专门堵截部分纳税人隐瞒销售、账外经营、生产能力与纳税申报不匹配等问题的产能预警监控管理系统,经过市国税局的深入探索和全面实践,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初显成效,为税收征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市国税局推出的此项创新措施再次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省国税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这是市国税局致力于税收征管模式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国税局全面履行税收积聚财力和调控经济的职能,推进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模式双创新,国税税收总规模不断实现新跨越,去年实现收入94亿多元。同时通过多形式反哺地方经济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壮大了财力,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市国税局局长李榕滨透露,十一五期间反哺地方的税款达到219.94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税收收入(278.52亿元)的78.97%,接近八成。
管理有区域,服务无界限,这是汕头国税人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市国税局坚持内外并举,重心下移,实施扁平化管理,实现工作指令一体化、工作质效考核化、工作监督程序化,以优良的政风行风,推动服务纳税人、税务管理实践创新。该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达850多万元,建成了从省局、市局、区局到分局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全省国税系统网络速度最快的地级市局之一。信息化的武装,为提升工作效率、打造优良政风行风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上,市国税局启用督查督办软件,对全局重点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在线督导的电子化管理,如,针对79个税收执法风险点制订252项防范措施,通过税务执法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动考核,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及时纠正税收执法过错行为,有效规范税收执法。
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是市国税工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市国税局大胆探索并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受到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比如,在全市全面上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推广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认证、小规模纳税人网上申报和电话报税、出口退税网上预申报等多元化办税方式,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快捷服务。推进涉税业务同城通办,全市7万多征管业户不受主管税务机关区域管辖限制,可自行选择到最便利的办税大厅办理相关涉税事项。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工作,逐步实现了同一行政区域内的国、地税任一办税窗口受理纳税人报送一套资料、税务机关发放一份税务登记证、编制纳税人同一税务登记证号、违章行为一次处罚,有效加强了户籍管理和税源监控,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地税共管户联合纳税评估试点取得成功,降低了税收成本,提高了联合执法效果和税收征管质量。与此同时,市国税局大力配合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启动的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清理并调整下放市局一级审批的涉税事项,出台14项工作措施,助推特区扩围,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速。
税收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反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税收资金的高效利用。据介绍,国税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地方分成收入即市县级收入;二是国内增值税(75%)、消费税(100%)、所得税(60%)中央级收入部分的税收返还收入,这部分资金由省财政通过返还补助的形式实时划入地方国库;三是国税部门代征的堤围防护费、教育费附加;四是办理出口退税直接退付给企业,由出口退税企业直接享受;五是落实增值税转型等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直接受惠。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汕头国税税收收入总规模不断实现新的跨越,5年间累计组织税收收入354.43亿元,年均增长13.6%,比十五期间年均增幅提高9.4个百分点,国内税收收入278.52亿元,年均增长16.3%。与此同时,市国税局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5年间国税部门共办理出口退(免)税148.97亿元,年均增长13.72%,办理各类减免税16.16亿元,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为企业减负超11亿元,这些都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