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尖山:留下不走的扶贫工作组

▲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尖山村的学生们有了崭新的教学楼。本报记者李俊伟摄

折磨20多年、遮住了半边脸的超大‘瘤’能治好,真是做梦都不敢想。谈起中秋之后就能前往汕头动手术,彻底根治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肉瘤,潮阳区西胪镇尖山村群众唐凤珠喜出望外,握着驻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组长洪映文的手,流下了两行热泪。

59岁的唐凤珠10多年前从广西嫁到尖山村,丈夫不久逝世。多年来,为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身患重病的她仍然坚持劳作、养家糊口。由于是外来户口,唐凤珠没能享受当地的新农合医保。对于唐凤珠一家的困境,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驻村工作组的倡导和推动下,该村率先成立了慈善会和村民互助会,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为唐凤珠等病残、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救助。

洪映文介绍,2011年市公安局已经连续两次专门组织全体民警为尖山村慈善会捐款83万元,光大银行也组织40多名职工捐款近4万元,有力促进了慈善会建设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林瑞龙告诉记者,驻村工作组来了之后,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村里开展了村庄河道清理,进村主要道路拓宽改造、硬化,建造公厕等,村庄环境面貌彻底改观。河道整治之后,垃圾没有了,也不淤积了,下大雨屋里再也不会漫水了。家住河边的林明花乐呵呵的说,村里还设置了垃圾车,每天按时收集垃圾处理,以往大风一吹垃圾满天飞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

帮扶计划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我们将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为尖山村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驻村工作队。洪映文告诉记者,除了慈善帮扶,建设尖山小学、卫生站交付使用外,工作组注重推进产业化扶贫,通过全力打造200亩自动喷灌姜薯、蔬菜基地的产业项目,带动尖山村农业多样化发展,提高村集体经济,让农户增收增益。本报记者林馥盛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不孝儿分财产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