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林晓彬摄影报道:热!热!热!近段时间,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热气腾腾,我市的山塘水库蓄水量也因降水少而锐减。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市蓄水量7000万方,仅占正常蓄水量的四分之一,与去年蓄水量13293万方同比减少近一半。幸好,全市37.8万亩晚稻现已全部完成插秧生产,基本不受降水少影响,但农业生产用水日趋紧张的南澳岛将面临大考。
记者了解到,由于高温酷热、降水少各区县的现有蓄水量占正常的18.8%至40%不等,其中蓄水量较大的潮阳、潮南现有蓄水量分别为2000万方和4200多万方,但均只占正常蓄水量2成多,均比去年同期3367万方和8719万方减少50%左右。河溪等8宗水库的总蓄水量为3863万方,仅占正常总蓄水量25.7%,只有去年同期8051万方近5成。南澳县黄花山水库的蓄水量22.85万方,只达到计划库容的11%。
在潮阳、潮南、澄海等地,记者看到,湿漉漉的稻田上绿油油的秧苗长势良好。在澄海区莲上镇兰苑村,水稻田里农民正忙着给水稻施肥,据村民杜伯称,他本月初就已经完成了水稻插秧,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缺水,但是由于水利部门通过灌溉渠将水引入田间,因此插秧还是很顺利。随后,记者在兰苑村农民李国诚的田里看到,两亩地里种植了芥兰、春菜、通心菜等七八种蔬菜,李国诚告诉记者,近来由于降水偏少,所以蔬菜相对比较缺水,但由于附近兰苑、上巷和竹林三个村采取轮番供水,每个村轮番供水三天,所以蔬菜生产用水基本充足。
相对其他地区,南澳县受降水少、干旱天气影响所引起的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则较为明显。今年雨水偏少,特别是这段时间持续高温,给农户办田带来一定困难,他们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组织抗旱工作,目前全县4000多亩番薯和晚稻已完成种植和插秧生产。南澳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澳的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山坑水,现在各镇村的农田用水都是按计划轮番供给,为了保障用水,除了提倡农户节约用水外,还积极组织寻找水源,挖掘深井,修缮灌区渠系,然后各办田区农户采用抽水机进行灌溉,这样一来,农户办田的生产成本就提升了不少。但由于是水源性缺水,随着山坑水越来越少,如果再不下雨,估计再过七八天,农业生产缺水将会更为严重。该负责人不无担忧地说。
记者也从农业部门了解到,针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存在的问题,我市各级农业部门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地指导农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缮灌区渠系,清理淤积渠道,增强渠系排灌功能,提高防旱抗灾保证能力;推广滴灌、喷灌和微灌等农业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尽量减少农田浸灌用水,控制水量消耗;利用现有水源采取轮灌、倒灌和开启电灌站,采用机械设备抽水等灌溉方式,尽量减少损失。同时,引导群众种植薯类、玉米等旱粮作物或耗水量少的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