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诞生在春天的故事里,你成长在汕头特区的发祥地龙湖宾馆,龙的精神,湖的温馨,让人永远难忘怀。这首龙湖宾馆之歌《人在龙湖梦甜蜜》唱出了这家特区老字号的辉煌岁月和服务理念。可以说,龙湖宾馆是汕头经济特区的一个符号性宾馆,和特区发展紧密相连。龙湖宾馆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徐春生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这家汕头特区第一家涉外星级酒店伴随特区成长的历程。
汕头经济特区创办初期,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且到处是荒芜沙丘。1984年1月1日,由汕头特区和港资合作创办的龙湖宾馆在特区的荒凉滩涂上拔地而起,成为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接待基地。当时,龙湖宾馆只是一栋三层楼高、52间客房的小型宾馆,规模之小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招待所。徐春生回忆道,但在一张白纸的特区大地上却已是一处令人耳目一新的靓丽景点,成为来汕考察或参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内外人士的下榻之处。在这里,汕头人民第一次领略到什么是星级酒店,什么是中外合资,什么叫接待员、礼宾员很多很多的新鲜事在此传播开来,洒向特区的各个角落。
1987年,汕头特区的范围扩大到了52.6平方公里,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来汕投资经商的宾客络绎不绝。龙湖宾馆顺应改革大潮,投入3000多万,扩建了另一栋高七层、客房185间的新楼,同时配备了齐全的餐饮、理疗、健身等服务设施,跃身成为粤东地区首家高星级酒店。同时,龙湖宾馆的管理方式也从原来的中外合资经营管理转为中方承包经营管理。
上世纪90年代初,汕头酒店业已逐步兴起,客源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龙湖宾馆迅速调整思路,并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变化,开展多种经营,形成了餐饮、娱乐、住房三分天下的经营局面。
作为潮汕美食节的创办者之一,龙湖宾馆曾被评为首批中华美食名店、美食之家。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潮菜的十大名厨中,有近一半来自龙湖宾馆。一系列的举措使龙湖宾馆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步入90年末,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高档场所已不再陌生惊叹,而龙湖宾馆也失去了曾经那种舍我其谁的优越地位。面对新的形势,龙湖宾馆与时俱进,积极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路子。2000年,宾馆再投入资金扩建了功能齐全的龙湖会议中心,并借此制定了以会议营销带动整体营销的经营策略。
2005年,龙湖宾馆的整体产权转让给民营企业家纪家潮先生,从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改制之后,宾馆引进新的经济机制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管理队伍丰富的管理经验,发挥员工爱馆乐业的优良传统,并成立党委,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员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徐春生介绍说。
徐春生认为27年来,龙湖宾馆从中外合作到国营企业,再到今天自主经营的民营企业,从一家52间客房的小型宾馆发展成为拥有一系列无形资产的高星级酒店,靠的就是在经营业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路径。徐春生感慨地说,相信,随着特区的不断发展,这家伴随特区成长的‘老字号’,品牌将会越擦越亮。
本报记者孙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