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泳池卫生状况有好有差
记者先后走访了我市多家人工游泳场所,发现有的泳池管理规范,卫生条件较好,但有些泳池卫生状况则差强人意。
在市区丹阳庄附近的一个游泳池,几名陪孩子来参加暑期游泳培训的家长告诉记者,由于这里基本上只对培训班的孩子们开放,感觉比较干净卫生,所以特意带孩子来这里游泳。记者在游泳池周围观察发现,池水清澈见底,水面没有漂浮物,在泳池旁边的一间房子里,摆放着一些桶装药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就是用于池水消毒的氯,而在另一间屋子里则设置了机器装置,这些就是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工作人员说泳池水质保持良好这套系统功不可没。
记者随后来到金砂东路一个花园住宅小区的游泳池,由于正值中午,泳池里一个泳客都没有,平静的水面显得干净透明,泳池边的几个水处理循环系统正在忙碌地工作着,而旁边的培训区域则还放着吸尘器,显然池水刚刚进行过处理。
在市区一个公园的游泳池,记者同样看到的是明亮洁净的场景,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泳池采用的是澳大利亚进口的水处理循环系统,池水经过多层过滤、周期循环,另外每天还对池水进行消毒,所以水质保持得较好好,因此也吸引了热爱游泳的游客。
不过,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个别泳池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在市区一家公共游泳场馆,记者看到门口贴着一张有关停业两天进行池水处理的告示,表明10天前这里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泳池卫生清洁处理,不过,由于这里的游泳池人流量较大,池水并不如想象中清澈。记者现场看到,池水浑浊呈淡青灰色,凑近一看,水面漂浮着一些微小杂物和颗粒物体,靠近水面的池壁上也附着污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刚有一期暑期游泳培训班结束,还来不及对池水进行处理,而且泳池靠近马路,所以灰尘较多。不过,泳池通过直流式给水的办法不断给水池补水、排水,大约一个星期就将整池水换掉了。有点只加水不换‘汤底’的感觉,而且客流量这么大池水难得清澈。一位正带着孩子来游泳的市民不无担心地表示。
商家为省成本偷工减料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不少人工泳池都是由私人承包经营的,这些泳池基本上都使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也就是指将使用过的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与此同时,池水还要进行补充、加氯消毒、除藻、沉淀吸尘等等一系列处理,才能真正保持良好的泳池水质。而在此过程中,一些商家为了追逐最大利润可能会通过减少循环系统的使用时间、减少消毒药品的投放、聘用没有相关资质的救生员等方式压缩成本,这也直接导致游泳场所的卫生及安全状况出现隐患。
汕大体育馆管理员告诉记者,汕大游泳池面积1250平方米,每年开放两次,时间均在50天左右,为保证泳池卫生,在开放之前会对水池进行彻底的清洁、重新换水,每次换水仅水费就接近5000元,而换水之后池水主要依靠强大的循环过滤系统和消毒剂来保鲜。管理员每天都要对池水的游离性余氯、浑浊度、细菌总数等进行精确的测量,然后根据测量情况投放硫酸铜、次氯酸钠等五种药品混合而成的消毒药剂,而每个月各种消毒药品所需的费用在1万至1.2万元左右,另外,还有管理人员、救生员、水费、电费等支出。由于5元/人的门票价格保持不变,运营成本又不断增长,今年暑假没有承包商愿意再承包经营泳池。
市区另一家泳池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尽管运营成本不低,但根据目前市区泳池平均10元/人的门票价格及客流计算,绝大多数泳池按规范经营也不会亏本,只不过一些商家可能会为了追求更多经济利益而偷工减料压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