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汕头这片红色土地上,辛亥革命、东征、北伐等,都曾留下历史烙印。一处处革命遗迹铸成的红色历史,在无声述说着共产党人及爱国仁人志士在潮汕大地上英勇奋战的感人史实。从今天起,本报与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庆祝建党90周年·重访红色遗迹》栏目,重温历史,彰往昭来。
在革命老区红场镇,当谈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时,人们不得不提起那镌刻在大石头上的革命标语。分布在大南山主要道路边的一幅幅苍劲有力的石刻标语,无声地述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述说着英雄人物坚持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据党史部门收集、整理,像大南山这么多完整的石刻标语,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潮南区红场镇原名石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指挥机关的所在地,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据介绍,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地积极创立和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壮大人民武装队伍,开展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政权。从1927年至1935年,根据地军民坚持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部分正规军,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屏障的前哨。
1930年底,为了巩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政权,中共潮普惠县委和苏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制作石刻革命标语。这些石刻标语,紧紧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旗帜鲜明。如,拥护中国共产党、巩固苏维埃政权、男女平权婚姻自主、实行土地革命、反对进攻苏维埃和红军等等,都是鼓舞军民士气的标语,为增强当地群众的革命意识,坚持革命斗争意识,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些石刻革命标语多数隐藏于山野之中。在红场镇党史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日前走访了几处位于红场镇内的石刻革命标语。走过崎岖的小路,记者来到位于红场镇大陂村的红场广场,只见红场广场内阅兵台的正面刻有巩固苏维埃政权7个大字。岁月的流逝,使几个大字更显现出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仰望着几个大字,我们的思绪不断往回倒,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7个大字是当地人民群众竭力进行保护才能保留至今。1935年以后,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丧失,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企图破坏这些革命石刻标语。起初群众用泥土盖住阅兵台前的石刻标语,不久因暴雨冲刷泥土,标语又暴露出来。1935年底,国民党林溪乡乡长企图劈石为砖,群众极力反对,保护石刻。不久,国民党政府派兵准备炸掉石刻,红场周围12个村的男女老少纷纷出动,伪乡长慑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只好把石刻革命标语保留下来。
据统计,纵横几十里的大南山主要路边共有36处大石上刻下了57条大标语,共467个字,其中潮南区红场镇有25石37条共312个字。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印刷、书写的各种标语口号有许许多多,但像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整个广东,乃至全国都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