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洪镔实习生杨雪玉)大学生毕业在即,就业问题再次摆在了众多应届毕业生面前。记者采访发现,绝大多数受访大学生找工作的主要考虑因素集中在行业和岗位的薪酬、工作环境、公司文化和发展空间等,而谈起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却仍是迷茫,对此,就业指导老师建议,大学生首先要自己的定位明确了。
面完试感觉怎么样啊?大学里,不少大四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汕大中文系的潘同学是众多上学期就开始找工作的同学之一,他告诉记者,本来自己并不着急,但是看到同学们都很积极找工作自己也蠢蠢欲动起来。数学系的卫同学上个学期就在广州和东莞各跑了四次招聘会,新闻学专业的尤同学则从去年9月开始找工作,期间参加了无数场面试和笔试。
有些同学虽积极投入找工作中,但因为缺乏定位,一到招聘会现场就有些自乱阵脚,也不明白如何针对性地去使自己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尤同学说:看到可投简历的单位就投,导致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焦虑和不安,是写在每个毕业生脸上的共同语言。对此,汕大学生处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苏老师认为,现在毕业生的问题主要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与自己期望值相符的工作比较难,所以毕业生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了解自己和职场,要对自己有个准确定位,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
也有部分同学还没开始找工作,主要原因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汕大通讯工程专业的陈同学至今未投出一份简历,他仍没有想清楚自己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新闻学院的杨同学则道出了自己的顾虑:心里一直很紧张,很害怕出去受挫折,怕打击,所以也一直不敢出去找。
对于这部分学生,曾到汕头大学开就业指导讲座的某企管项目经理兼企业管理培训师洪锐杰表示,要走出迷茫,就要出去尝试。如果不开始行动的话,即使继续在学校继续呆半年苦想,仍然是迷茫。他建议,因迷茫而对找工作望而却步的同学赶紧行动起来,在尝试的过程中慢慢找准自己的定位。针对有些同学反映的不自信,他建议同学们在面试之前多做一些针对性的排练,事先猜测面试官可能问的问题,做好准备。要永远相信自己有优秀的地方。成绩不好就相信自己技术好;技术不好就相信自己综合素质好。
汕大学生处苏老师还告诉记者,从近些年来同学们找工作的意向可以看出,大学生仍向往大城市,但大城市生活和工作未必就真的适合自己。另外,扎堆到大城市就业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才资源没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