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陈晓敏通讯员林春伟摄影报道)记者昨日从南澳获悉,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正式启动,首日出水2件瓷器。
4月27日早晨,汕头南澳岛阳光明媚、海风徐徐。在离云澳边防派出所的雷达监控站一海里多的海面上,南天顺打捞船静静地停泊在那里,考古队员们正在紧张工作着,他们正在进行对南澳Ⅰ号进行大规模打捞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水下摄像、船舱标记、清除凝结物和覆盖物等。
记者了解到,26日凌晨,南天顺船由拖轮拖曳前往南澳县云澳镇南澳Ⅰ号沉船海域。当天下午13时至15时,广州打捞局潜水员潜入海底,经过探摸,确认了古沉船位置。水下考古专家孙键和崔勇下水查看了去年7月份南天顺打捞船离开南澳时布下的基线和标尺,崔勇还从沉船表面带上来两件瓷器,一件是瓷碗,一件是瓷罐。
这次探摸让考古专家们非常高兴。崔勇告诉记者,时隔一年,汕头南澳Ⅰ号保护非常完好,连去年临走前布下的基线和标尺都保存得一模一样,这些充分表明我们的沉船保护得非常完好,汕头边防支队和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的守护十分成功。
据了解,昨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国家文物局牵头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登上南天顺打捞船。此次中央媒体采访团专程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展开系列采访,汕头南澳Ⅰ号沉船点是他们此次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
图为打捞首日出水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