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彦恂)近日中午,市民杜小姐途经市金环路时,突然发现前方地面冒出阵阵浓烟,还发出滋滋的声响。这是怎么回事?走近一看,发现是下水道冒出的。记者采访中发现,此类私自驳接下水道排烟、排污行为在我市较为普遍,却一直处于法律盲点,相关部门呼吁完善法规,设置排水许可制度,保障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现象:
浓烟扑面,原来从下水道冒出
向记者反映情况的不止杜小姐。市民翁小姐向记者反映说,近日晚上,她途经外马路与新兴路交界路段时,突然迎面扑来一股烟雾,味道浓烈,尽管立即掩鼻经过,但她还是被呛得不住咳嗽。她说,当时心里第一反应就是谁家正在炒菜呀,没想到定睛一看,这股油烟竟是从路旁的下水道井盖里冒出来的,油烟一阵大一阵小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而随后的三家食肆里则不时传出爆炒食物的声音。翁小姐告诉记者,她平时还曾看到店员结束经营后,把汤水直接倒进下水道里。
难点:
私驳下水道排烟处法律盲点
对于这类情况,负责下水道设施管养工作的市政设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类似的私驳乱接、错接乱排现象严重,特别是餐饮油烟、污水随意排放,甚至将泔水直接倒入雨水窨井等情况随处可见,导致城市排水管网堵塞、污水冒溢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但由于对地下管道排水接驳未做明确规定,发现私自驳接排水管道现象时,执法部门管理上存在无法可依的尴尬,只能针对其开挖路面的问题进行处罚,对造成驳接的既成事实没有相应的处理手段。
建议:
设立城市管理排水许可制度
这位负责人表示,建议政府可参照上海、深圳等城市做法,完善相关法规,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排水许可制度。在设立排水许可的前提下,可由市城管部门牵头,市政管养部门、执法部门参加组成联合执法队伍,采取堵疏结合的策略,对私自驳接排水管道现象进行查处。结合当事人排水实际需求与市政管道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或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后,由市政管养部门进行整改,从而规范排水设施建设行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提高城市排水管网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