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黄冈河,我的母亲河……--记全国第十一届“人民之春”中国民歌

 

 

 

 演唱《这方水土》

 春节晚会演唱《这方水土》

 

《这方水土》

演唱大赛金奖得主饶平县青年歌手余培娜

近日,翻开由全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中国词坛泰斗--乔羽题写刊名,国内外发行的国家级音乐类专业刊物《中国乐坛》2011年第1期,该期推出的原创歌曲中,《黄冈河,我的母亲河》大型声乐套曲赫然入眼! 2011年春节,这一原创大型声乐套曲在县城人民广场隆重推出,盛况空前,可谓“饶平版春晚”。套曲的女高音领唱者,就是该县青年歌手余培娜。她用深情和甜美的歌喉赞美母亲河,放歌饶平,唱响饶平。

采访余培娜,说起来十分凑巧; 2003年她已在中国民歌演唱乐坛上崭露头角

真正结识这位青年歌手,也是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碰上的。当然此前,近年在饶平县大型群众文艺演唱会上,我也偶或听到她风格鲜明圆润甜美的演唱。一经了解,才知道她2003年已在中国民歌演唱乐坛上崭露头角,获得全国第四届“中国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民族歌唱家”银奖;尔后,又在该项赛事中屡屡获奖,2010年词作《赞唱夕阳红》在第十一届“人民之春”歌曲创作大赛中,获“中国民歌十大金曲”金奖。《赞唱夕阳红》还与原创歌曲《这方水土》被收入《‘人民之春’中国民歌选粹(十一)》暨“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 ”指定演唱曲目。演唱歌曲《亲吻祖国》、《梅花引》还获“2009--2010年度潮州市宣传文化精品奖”音乐戏曲舞蹈类优秀作品奖,可谓成果丰硕。

“无心插柳柳成荫”,高考前一个月“转舵”改报音乐专业--韩师校园的“小彭丽媛”

余培娜为饶平县青年教师,现任教于该县G洲二中。她并非职业歌手,但演唱技巧却达到了专业水平,出类拔萃。谈起从事音乐艺术教育和在全国民歌大赛中摘银夺金,这位在大赛中艺压群芳的青年教师自信中仍显得有些腼腆。她不好意思地聊起了考取韩师艺术专业的有趣经历颇具戏剧色彩,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余培娜参加高考原想报考的是美术专业而并非音乐专业。当时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刚好就读的中学举行了一次校园歌手大赛,原本喜欢唱歌的余培娜在老师和同学的怂恿下以一首《好日子》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学校的第一名,由此激发了她报考音乐的兴趣。根据她的嗓音天赋,在老师和亲朋的鼓励下,她竟冒着“风险”考前“转舵”报考音乐专业。在家人的支持下决然打点行装赴穗拜请名师帮其 “恶补”声乐考试知识及进行严格的考前演唱训练……还好,虽然备考只有近一个月时间,但在备考名师的精心调教下,余培娜凭着良好的文化基础及甜美的天赋嗓音和聪颖悟性,终顺利被韩山师院艺术系录取,如愿走进了高校的大门。

余培娜音色天然圆润甜美,经过几年大学校园的系统刻苦学习,声乐知识和对演唱的把握都得到了全面的升华。余培娜十分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校期间,她认真学习声乐理论,并师从陈安宁教授学习民族唱法。余培娜的嗓音天赋和热爱民歌艺术的执着精神使陈安宁等名师深深为之打动,视其为得意门生,悉心授教。余培娜刻苦学习,发声、运气、行腔、咬字,演唱时台风、声情相融塑造音乐形象等等,一丝不苟。

“梅花香自苦寒来”,好的歌喉是练出来的。余培娜学业和演唱技巧日进,终有所成,脱颖而出。在韩师校园,校友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彭丽媛”。为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音乐形象,余培娜广泛参加校园内外演唱活动及多项全国性赛事,丰富舞台实践。利用赛事,余培娜如饥似渴般向声乐同行及歌唱名家学习。尤其是彭丽媛民族演唱技巧她更如醉如痴,努力学习、把握和探索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法。 2004年,余培娜走出校门,参加饶平县首届“海龙杯”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以《在中国大地上》《在希望田野上》两首名曲一举获得总决赛金奖,轰动饶平县城。

与国家级男高音歌唱家马关辉同台配对,领唱大型套曲主题歌之一--《饶平放歌》

《黄冈河,我的母亲河》大型声乐套曲是饶平县实施文化强县,推动文化经济融合,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2011年春节隆重推出的一大型文艺晚会,可谓饶平版“春晚”。套曲由《饶平放歌》、《这方水土》、《小溪的微笑》、《人民的心愿》、《黄冈河,我的母亲河》五首原创歌曲及朗诵词组成。套曲全部采用饶平题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品位高,艺术感染力强。元月二十九日,万家灯火庆团圆。这一原创大型声乐套曲在溢彩流金黄冈河之滨的人民广场隆重推出,盛况空前;县四套班子领导都出席联欢晚会,与群众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套曲的男高音诚邀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马关辉演唱,同台配对的女高音领唱者,便是青年歌手余培娜。

春节前夕,歌唱家马关辉刚参加完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文化艺术界迎春晚会,与阎维文等歌唱家同台演唱,翌日便应邀乘机风尘仆仆赶赴饶平。

能与国家级名家配唱,对一名在当地乐坛虽颇有名气但毕竟初露头角的歌手来说不失为一件幸事,机遇难寻。余培娜十分珍惜这次难逢的学习机会。冷静思考,虚心求教,全情投入,调动起身上每一个音乐细胞,会心体悟歌词及旋律所塑造展示出来的音乐形象和场景,认真细腻练唱,准确表达套曲意境……如醉如痴。

演出当晚,盛装登台的余培娜在舞台浩瀚背景及聚光灯辉映下焕彩多姿,她用那甜美圆润、清丽畅达的臻美音色,领唱套曲之一《饶平放歌》。“黄冈河啊,母亲河……河流向南千万载,流出风光如画屏,流出两岸像舞台;二十二镇场竞风流,开拓进取都精彩;科学发展复兴路,灿烂辉煌向未来……”歌声似莽林中的百灵宛啭,像高山上的飞泉奏鸣,像潺潺小溪欢跃奔向大海……把观众带进了如幻如梦音乐意境之中……声情并茂,放歌饶平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河山,深情赞美勤劳智慧的饶平人,世代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精神。套曲由县舞协詹绚精心编配大型伴舞,烘托音乐形象,还请江苏省歌舞团合唱团演唱和大型交响乐团配乐,显得更加大气磅礴。

《黄冈河,我的母亲河》大型声乐套曲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在“饶平春晚”推出,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改革开放后,饶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幅幅壮丽图景。达到了场景开阔,声情并茂,以情感人,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艺术效果。大型套曲通过现场录播,在饶平县及在海内外乡亲中引起了热烈的反映,极大地激发起干部群众和海内外乡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成为饶平县党政2011年春节奉献给全县人民及海内外同胞的一场文化盛宴。

夫妻双比翼,郑灵斌潜心作词、余培娜深情演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乐坛》编委、恩师陈安宁副教授作曲为饶平放歌

如果说,余培娜报考音乐专业颇具戏剧色彩,那么,她与郑灵斌相爱结合和以后的事业相携发展,靠的是一种缘份;一种缘于彼此之间对艺术,对文学,对歌唱,对生活和事业相互认同、理解支持,并乐于为之作出奉献的一种默契。

郑灵斌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结识余培娜已经从教五年,在乡间学校任副校长多年。 2004年饶平县首届海龙杯青年歌手大赛,余培娜夺冠后在县城黄冈已小有名气。初春的一个夜晚,郑灵斌与朋友漫步黄冈河畔,不期与余培娜父亲相遇,邂逅后经朋友介绍郑灵斌、余培娜才得以相识。一来一往,情感日深。在郑灵斌眼中,余培娜不仅歌喉甜美,绘画和毛笔字也写得不错,人也长得漂亮,整体素质很好。余培娜觉得郑灵斌从教多年已有所成,工作事业心强,人颇帅气,是个可以托付终身之人;两颗年轻的心终于撞击在一起。这是前话。

经研究决定,《黄冈河,我的母亲河》大型声乐套曲由古韵总策划,歌词创作任务落在了郑灵斌身上。郑灵斌这位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经多年教学实践已晋升为中级职称,文学功底扎实,曾与余培娜合作,先后已创作了《辉煌中国》、《我是一条小溪》、《感动》《赞美夕阳红》等词作并发表于《中国乐坛》,完全可以胜任挑起这副担子。

郑灵斌接到为大型套曲作词任务时,距离春节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紧迫。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郑灵斌这位眷恋饶平乡土热爱音乐事业的农家弟子很快拿出了创作方案,经修改确定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2010年十一月初稿审定,中旬套曲词作即定稿。

常言道:“好马配好鞍”。优秀的歌词只有配上优美旋律的翅膀才能得以飞翔远扬,为大众所喜爱传唱,这也是饶平县借助音乐文化之翼宣传饶平之初衷。套曲词作定稿后,为达唱响饶平,放歌饶平目的,余培娜郑灵斌双双登门,拜请恩师--韩山师院陈安宁副教授为套曲词作谱曲。依据套曲主题要求和余培娜音色音域特点,陈教授特意为其“量身制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见缝插针,挑灯夜战,终于赶在春节前一个月完成作曲任务,使套曲顺利进入后期的排练搬上舞台。

《黄冈河,我的母亲河》采用当地题材,并由国家一级演员、着名男高音歌唱家马关辉领衔,饶平青年作者郑灵斌作词、青年歌手余培娜担纲主唱,亲和力感染力强。开运用音乐文化宣传饶平推介饶平,展示改革开放成就先河。为扩大套曲影响力,提高饶平知名度和美誉度,套曲还在国家级大型音乐类综合性刊物《中国乐坛》发表。

来源:潮汕风情网   责任编辑:张烈松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一集)

潮汕搞笑短剧:不孝儿分财产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