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松鹤图大鱼缸直径达2.08米,重2800斤有余
历时1年绘制的“潮州彩瓷松鹤图大鱼缸”。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仰中的新作“潮州彩瓷松鹤图大鱼缸”去年年底完成绘制并烧制成功。这个瓷胚产自景德镇的大鱼缸直径达2.08米,重2800斤有余,作品的创作过程耗时整整一年。
去年年底,65岁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仰中先生又完成了一件新作品——历经1年绘制的“潮州彩瓷松鹤图大鱼缸”。这是潮州彩瓷中较为罕见的一件大器型手绘作品,却一直“养在深闺”。
端庄大缸搬运费功夫
在陈仰中陶瓷美术馆,记者看到了这个巨大的鱼缸。据介绍,鱼缸的缸口直径达2.08米。烧制如此大器型陶瓷胚体,成功率并不高。缸口外延,还装饰了暗雕白鹤云彩花纹,“在国内,这么大又这么好的白胚缸可能只有这一个。”陈仰中说。
2009年,陈仰中在景德镇觅得这个净重达2800多斤的巨型胚体,颇费一番周章才运回潮州。光是将胚体从美术馆门口搬到工作室内,就动用了多种专业设备和特制工具。铲车、铁板轮车、钢板桥架以及俗称“葫芦”的专业起重设备都用上了。“要登上门外的3级楼梯,前前后后折腾了1周时间。”陈仰中笑着说,再麻烦也要运进来,从发现这个胚体时,他就开始计划借其外形之大来挑战新的难度,创作又一幅特别之作。
现在,烧制成功的大鱼缸伫立在工作室的一角:巨大的缸体外表面,松影交错白鹤亮羽,苔石梅柳相映成趣,数十只仙鹤或觅食或洗羽,姿态各异,画面上部以朴拙的隶书点缀题写了赞颂诗句,以传统的松鹤元素为题材,表达长寿之祝颂。缸体画面构图丰满,色调粉润柔和,风格古朴而不失端庄。松荫群鹤、鹤舞松间、梅香诱鹤、绿柳红梅……绕着大鱼缸走一圈,你不得不惊叹,整个圆周画面的元素“环环相扣”,无论在哪一处停留,眼前都是一个和谐完整的构图!
首次在大圆曲面上作画
大鱼缸被放置在0.65米的基座上,整件作品大约有2米多,而几乎整个缸体的外表面,都是彩绘的区域。你不难想象作者在这个大曲面上行笔走墨的状态:盘腿、蹲坐,躬身、直立,扎马步、踮脚尖…… “冬天地上太冷了,只好停笔。”从2009年底开始,构思、起草,白描成图、打底上色,风干、制定烧制方案,再到进窑烧制,耗时1年有余。画到兴浓,老先生可以连续熬夜,进窑烧制时,他更是寸步不离,守候了一天一夜。
陈仰中先生已经65岁,对他来说,这样的体力要求可不算低,这正是他挑战自我的一个方面;而对于一位痴迷彩瓷技艺的老艺人来说,为了作品最终的完成,他会不计代价地付出。
其实,在陈仰中的潮彩创作生涯中,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挑战“大”作。在他开始大鱼缸挑战旅程前不久,他的巨幅瓷板屏风《瓷板画松鹤图》才刚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奖”。与他擅长的瓷板大平面彩绘不同,大鱼缸的最大挑战在于构图设计,“这么大的圆周面,我是第一次尝试。”他说。作画难度在于,一来是作画面积很大;二来,“要做到不管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观赏到一个构图合理的画面,取材和构思就经过了很长时间。”
艺人以挑战更高峰为乐
为什么要对大型作品孜孜不倦地追求呢?陈仰中对“大”艺的追求,不仅仅是对磅礴气势和冲击眼球的追捧。陶瓷工艺中,制胚、手绘和烧制过程有个成功率的问题,“作品的造型越大,烧制难度就越大。”而他认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不断为自己寻找更高的目标。 “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挑战自身体力和技艺”,才是他搞艺术的乐趣所在。
如今“大器”已成,问起今后对这件作品的打算,陈大师爽朗地笑了:“这么大的缸,挪一挪都难,留着自己欣赏呗!”“不打算申报吉尼斯纪录?”记者不甘心地追问道,大师神情一转,认真起来:“这是弘扬潮州彩瓷文化的机会,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一定会考虑。”
结束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在工作室的另一头,两幅横向的瓷板花鸟画已轮廓初现。看来,鱼缸作品才完成不久,大师又开始新的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