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容纳8.5万人 ■ 今年有望增至8处
潮州市人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虚线圈处为应急棚宿区。
人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在感到震撼的同时开始思考:潮州市一旦遭遇类似灾难,应该到哪里紧急避难?记者昨天从市地震局了解到,目前,潮州市区已建成人民广场、文化公园、西湖公园3处应急避难场所,共可容纳8.5万人。另外,滨江长廊、慧如公园、火车站站前广场、富丽公园和厦寺公园等5处应急避难场所,也有望在今年完工。
人民广场首个应急避难场所
细心的市民或许会留意到,人民广场部分入口已经设置了“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而广场北侧的草坪上则可以看到“应急棚宿区”标识牌,此外,广场西南侧的草坪上也设有“应急厕所”标识牌。据市地震局业务科科长蔡奕群介绍,人民广场是潮州市首个应急避难场所,辟于2005年,拥有应急棚宿区、应急指挥、应急医疗、应急供水、应急厕所等功能分区,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有效为新城区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据了解,人民广场的应急棚宿区共3处,占地面积约6公顷,分别位于广场北侧、东南侧和西南侧,这些场地空间开敞,便于搭建帐篷、疏导人群,而且空气流通,较易满足防疫卫生需要。根据人均2平方米的规划原则,人民广场最多可容纳3万人避难(以满足72小时紧急救灾为前提)。另外,草坪下方埋着事先铺设好的厕位,需要时将土层挖开,应急厕所就可以投入使用。
将建成8处可容纳20万人
蔡奕群告诉记者,潮州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属地震相对多发地段,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为了提高潮州市的抗震防灾能力,近年来,市区已经在陆续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市区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处,分别是人民广场、文化公园和西湖公园,共能容纳8.5万人避难。已纳入规划的还有滨江长廊、慧如公园、火车站站前广场、富丽公园和厦寺公园等5处,如果资金到位,有望在今年完工。这8处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约可容纳20万人。
有市民担忧,老市区平房密集,地震时恐怕难以逃生。对此,蔡奕群表示,老市区居民可就近到西湖公园、文化公园和滨江长廊避难。西湖公园是目前市区最大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5万人。这3处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能满足老市区的避难需求。
蔡奕群告诉记者,应急避难场所不是一片空地,它本身已经配备了应急设施,并进行了功能区的规划,供市民在灾难时紧急避难,并作为灾后的临时住宿地点。避难时所需的帐篷、食物和水等物资,并不是一直储存在应急避难场所中,而是落实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等具体单位负责。一旦应急预案启动,这些单位将履行自身职责,将物资及时送达各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发生应先就近躲避
采访中,蔡奕群对记者说,当前,部分市民的防震避震知识相对缺乏,灾难降临时往往不懂得如何自救,许多人一惊慌就乱跑,很容易发生意外导致伤亡。他提醒说,当地震等灾难发生时,应保持头脑冷静,先选择就近躲避,在地震平息后再撤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躲避时,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因为天花板等重物掉落时可能会将这些家具压塌。不过,天花板掉落砸到家具时,往往会在家具一侧留下三角形的空间,利用这个空间进行躲避,就能降低伤亡几率。躲避时要以比家具低的姿势,挨着其蹲下或躺下。
潮州市区应急避难场所一览表
名称 面积(公顷) 棚宿区数量(个) 棚宿区面积(公顷) 容纳人数(万)
人民广场 13 3 6 3
西湖公园 31 3 10 5
文化公园 1.5 1 1 0.5
厦寺公园 1.6 1 1 0.5
火车站站前广场 4 1 4 2
慧如公园 50 1 4 2
滨江长廊 12 3 6 3
富丽公园 65 2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