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沉船汕头“南澳Ⅰ号”的抢救性发掘,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今年,有关部门将强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南澳I号”2011年度抢救性发掘,使汕头“南澳Ⅰ号”古沉船彻底揭开神秘面纱。
据悉,明代古沉船汕头“南澳Ⅰ号”于2009年9月在南澳岛县正式启动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工作。2010年4月,汕头“南澳Ⅰ号”沉船首次发掘,确认货舱15个。从出水陶瓷器的胎质、釉色、器形、青花图案纹饰风格及烧造工艺等方面判断,其年代为明代晚期嘉靖至万历年间,来源可能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窑产品,窑口可能包括江西景德镇民窑、福建漳州窑及粤东梅州大埔和潮州饶平等地民窑。今年4至7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对汕头“南澳I号”第二次考古发掘,以期全面完成考古打捞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