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为陆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迈进“十二五”,一幅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宏伟蓝图在陆丰徐徐展开。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征程,踏着希望的节拍,100多万陆丰人民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前天上午,记者走访了陆丰市市长杨来发,共同展望“十二五”恢宏画卷,畅谈未来5年的美好愿景。
回顾过去:经济社会硕果累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来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杨来发说,“‘十一五’期间,陆丰市上下紧紧围绕‘五年大变化’的奋斗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4.3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9.37亿元,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1.97亿元增至2010年的7.32亿元,接近翻两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36:31调整到2010年的23.6:42:34.4;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2205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陆丰核电、甲湖湾能源基地、厦深铁路陆丰段、内湖农批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全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项目建设齐头并进
展望“十二五”,杨来发踌躇满志。杨来发说,“‘十二五’期间,陆丰市将认真贯彻中央、省的总体思路、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继续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汕尾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民生幸福为根本,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推动甲湖湾发电厂项目和甲东风电二期工程建设,打造海上风电场项目示范基地;大力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珠宝首饰加工、圣诞礼品、五金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同时,着力打造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滨海旅游区、河西清云山宗教旅游区和陆丰温泉国际新城度假区,壮大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建设内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积极打造内湖粤东农产品配送基地。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以一心(陆丰中心城区)、二轴(深汕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沿海公路城镇发展轴)、四支点(碣石、甲子、南塘三个中心镇和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为主架构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农村路、电、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路网,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六大工程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网一港’(公路网、铁路网、海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使全市形成‘三横(深汕高速、324国道、沿海公路)五纵(甲港、内南碣、碣博河、河乌公路、西南至上英)’为主骨干的四通八达较高等级公路网络。”
杨来发指出,“‘十二五’时期,陆丰将认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城乡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优先发展教育,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办好市广播电视大学、市技工学校、东海职校、东海第二职校等职业类学校;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以市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业;做好社保扩面,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同时,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杨来发告诉记者,陆丰利用已经具备的发展条件、已经建成的项目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已经逐步清晰。杨来发强调,“‘十二五’时期,陆丰将进一步推进开放创新:一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区域合作;二是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三是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四是提高外贸发展水平与效益,开拓出口市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五是加强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走科技驱动型之路;六是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憧憬未来,杨来发激情满怀,他最后表示:“在中央、省和汕尾市委市政府、陆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的征程中,全市人民一定会把陆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富裕和谐、绿色现代的滨海强市,共同为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而努力奋斗,‘十二五’的陆丰必然更加精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