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民间艺术大焕异彩――汕尾市“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建设硕果累累

从2006年到2010年一路走来,汕尾市“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生,申遗成功而广受关注,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下基层演出、送电影下乡、建农家书屋、举行大型文艺活动,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步伐,市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各类文化广场也相继落成,老百姓尽情地唱歌跳舞、耍拳健身;具有浓郁海陆丰特色的文化产业蓝图初绘……

文化遗产重拾辉煌

汕尾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D家文化、畲族文化等多文化交融之地。这里的民间艺术种类丰富,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保存着4个“活化石”级别的古老稀有剧种“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和“皮影戏”。

在“十一五”规划中,汕尾市提出了要加大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做好文物资源的开发、发掘、抢救、保护、、创新,以实现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持续利用。2006年,陆丰正字戏、海丰西秦戏、海丰白字戏、陆丰皮影戏、陆丰滚地金龙、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陆河河田高景、汕尾钱鼓舞等项目被列入了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滚地金龙等更是加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徘徊在消亡边缘的稀有剧种陆续招募新成员,盖起了新的排演基地。年轻血液的注入给剧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8年,在汕尾市建市20周年之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宣布汕尾为我国首个市一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充分肯定了汕尾市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十一五”期间,全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就有8项,省级的17项,市级31项,挖掘整理出了正字戏剧目2000多个,西秦戏和白字戏剧目各1000多个,创作了白字曲《擂茶小调》,渔歌《斗歌》,山歌《情满茶乡》等一批优秀新剧目和作品,正字、白字、西秦、皮影剧团整理创作的新剧目还在国家和省的展演中多次获奖。同时,汕尾市还有10人获得了国家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项目传承人称号,18人获得省级传承人称号。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汕尾市各类艺术项目展演获得国家级奖项22中就有6个金奖,5个银奖; 149个省级奖项中有31个金奖,30个银奖。汕尾市还有25件民间工艺品获得了全省第三届民间工艺展品奖。

扩大了队伍的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和皮影戏重新焕发出活力,多次参加大型演出和比赛。中国“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暨研讨会的演出、深圳文博会、上海世博会……汕尾市的民间艺术给省、国家甚至世界大舞台吹入一股海陆风,广受好评,媒体竞相报道,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市、县两级文化部门每年还组织海丰白字剧团、海丰西秦剧团、陆丰正字戏剧团、陆丰皮影剧团等艺术团体赴香港、澳门参加文艺演出40多场,向外推介了汕尾市的文化艺术品种,提高了汕尾的知名度。

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图书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站……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汕尾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加快了步伐,市民有了更多看书学习、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汕尾市“十一五”期间加紧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乡镇和街道文化站建设7个,建成村、居委文化室182家,农家书屋418家,并建成海丰和陆丰两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在农家书屋,地方虽不大却“五脏俱全”。书屋的书实用丰富,有农业技术类、文化教育类、生活科技类等等适合农民实际需要、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上千册的图书和期刊。书屋内还配备了电脑和各类电子音像制品,切切实实成为培养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阅读、传播和谐文化、学习科技知识、培养优秀创业人才的基地。

除了完善文化场所的建设,汕尾市“十一五”期间每年都组织各类艺术团体下基层表演,场次达12000多场;送电影下乡,每年80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逐渐淡出老百姓视线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也活跃了起来,下乡进学校,重新获得了广大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文化产业初现端倪

回顾这五年来汕尾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犹如异军突起,城乡文化活动也日趋丰富,文化形成产业的条件逐步成熟。

“十一五”期间汕尾市积极筹建文化场馆,保护文化遗产,鼓励文化创作,在大力发展民间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体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为各类文化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就在“十一五”结束之际,陆丰皮影注册成立了皮影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并规划好蓝图,准备成立动漫影视制作及工艺品生产制作中心,开设皮影展览馆,形成特色文化产业街。被称为“动漫卡通始祖”的皮影戏发展为动漫产业已为当前时代的新趋势,别具一格的陆丰皮影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加紧了步伐跟上了历史潮流。这仅仅是汕尾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开端。“十一五”期间汕尾市大力弘扬了本土特色文化,对外打响了名气,民间文化艺术在省和国家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来源:汕尾日报   责任编辑:林翌晖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情感喜剧:野蛮婆婆俏媳妇(第一集)

潮汕故事剧:迷失的少女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