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建宜居城乡 造清新汕尾――汕尾市“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纪实

“十一五”期间,汕尾市努力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建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完善住房体系,狠抓安全生产和建筑质量,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宜居城乡建设大力推进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随着汕尾市加大对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力度,村庄规划覆盖率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的村有48个,正在开展规划工作的省级村庄规划试点有55个,自筹资金的村庄规划试点村74个。此外,汕尾市积极开展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建设试点工作,2009年先后推荐陆河县螺溪镇为广东省宜居城镇候选镇,推荐陆河县新田镇丰山村、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宫前村为广东省宜居村庄候选村庄,并形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样板。并将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广泛宣传,指导汕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市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建设厅提出的“五改”、“三清”、“五有”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在海丰县公平镇、陆河县河田镇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实施“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建筑美化、管理强化”等“八化”建设,切实转变农村生态环境相对落后的面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试点示范,扎实推进汕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随着汕尾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城区已不能容纳发展需要。按照政府规划,城区向东部延伸,在品清湖北岸规划建设现代滨海新城,而作为汕尾新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汕尾碧桂园抓住发展商机先行进入,成为市区房地产开发的“亮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商品房现售成交13181套,成交面积17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76414万元。存量房成交17146套,成交面积210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3135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系统强化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监测,开展了房地产市场运行及房地产金融情况的调研,为促使汕尾市房地产平稳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决策依据,并以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为重点,确保汕尾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同时,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落实以财政预算为主,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相结合的廉租住房资金筹措机制,完善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租售管理,加快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1793户,其中保障房(解困房)配售1272套,发放租赁补贴521户,基本完成规划任务。

滨海湖城初具雏形

“十一五”期间,汕尾市市政环保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市区按照滨海、人文、生态等特色大力开展“三区六路一广场”市政工程建设,突出完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环保、信息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中,市区的金湖路、金鹏路、香洲东路、红海东路、以及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和东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备受瞩目,至目前已完成通车的红海东路连接了市区汕尾大道和东部的香洲东路、金湖路三条城市主干道,扩宽市区东部的交通网络。金湖路的建成,与市区中心区海滨大道、湖滨大道连成长约8公里的海滨长廊,使汕尾市建设花园式海滨城市初具规模,拓展了城市区域,城市品位得到提高。全市形成了比较完善通畅的交通,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市政建设成效显着。伴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汕尾已发展成为一座初具规模、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城。

全市各地大力推进治污保洁工程。截至去年底所有在建的五座污水处理厂中陆河水质净化厂和海丰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产。这五座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污水管网建成投产后,全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5.5万吨/日的规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大大提高汕尾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改善生活污水的排放质量。其中市区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以及配套污水管网的建成投产后,将使市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万吨/日的规模,填补了汕尾市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空白,改变城市污水排放现状,改善市区品清湖和汕尾港海水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来源:汕尾日报   责任编辑:吴广廉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丑女无敌

潮汕搞笑短剧:会说话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