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陆丰首创“计生问责制”今年已问责117人

●广东首创计生挂钩帮扶制度,计生工作今年冲刺“全国先进”

●省纪委、省发改委帮扶陆丰成效明显,“计生问责制”将推广全省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崔丽率领的国务院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督评组来粤考察,对广东的人口计生工作给出三句评价:“工作整体水平实现新的跨越,珠三角地区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它地区基本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三句评价看似平常,对于人口计生工作曾经一度落后的广东来说,实属来之不易。

广东不仅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第一实际管理人口大省、第一流动人口大省。如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道难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强调,今年是冲刺年、实现年,必须真抓实干,突出一个“干”字,狠抓人口计生工作,在落实上见分晓、比高低、论英雄。要争先,关键在于“砍尾”。为促进后进转化,广东在全国首创“计生挂钩帮扶制度”,省纪委、省发改委帮扶“计生老大难”汕尾陆丰市,两年来成效明显,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计生问责制”,此次获得国务院督评组的充分肯定,对全省富有启示意义。

领导重视

朱明国今年六次批示

副厅驻点一年帮扶

说起陆丰,广东人会想起那句着名的“天下雷公、地下海陆丰”,一直给人“超生游击队众多”的印象。

“摘了黄牌又戴帽,刚上半山又滑坡。”对于陆丰的计生工作,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增新如此形容。他曾任汕尾市人口计生局长,2007年被派到陆丰,大力抓计生,人称“计生书记”。

陆丰是百万人口大县,2009年户籍人口达到158万人,已婚育龄夫妇27.2万对,其中二孩夫妇5.7万对,多孩夫妇14万对,多孩比重超过50%。1999年以来,陆丰的人口计生工作年年处于全省后进位置。

“砍尾”之变,始于2008年。按照省委书记汪洋的要求,广东在全国首创挂钩帮扶计生后进县市的制度。21位省领导挂钩21个地级以上市,32个省直单位挂钩16个后进县。省纪委、省发改委这两个部门挂钩帮扶陆丰,面貌开始发生转变。

特别是今年5月7日,省纪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挂钩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决定采取强化问责和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等六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并决定选派1名副厅级干部带队,由省纪委、省发改委各抽调2名同志,重新组成帮扶工作组,固定蹲点一年,“不改变陆丰人口计生落后面貌不撤回”,并分工由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林浩坤,省纪委常委、秘书长王兴宁具体组织实施。

7月14日,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亲自到陆丰考察指导,严肃指出:“人口计生工作,事关汕尾、陆丰的形象问题、信心问题、投资环境问题和执政能力问题。计划生育抓不好,社会就会对陆丰市委、市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质疑,就会怀疑你们这个班子行不行。”

今年5月以来,朱明国对陆丰计生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就有6次,力度空前。主管计生工作的副省长雷于蓝也两次到陆丰指导,督促加快后进转化。

措施得力

一个镇今年问责42名干部,震动全市

陆丰计生工作长期落后的根源何在?如何寻找转化的突破口?

帮扶工作组组长王中福说,两年来,帮扶工作组跑遍了陆丰各镇和大部分村委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陆丰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畏难、不作为甚至违规生育的问题。

朱明国在陆丰调研的一番话,让工作组进一步找准了突破口:“要以党员干部为监督重点。计生工作的阻力在哪?就在党员干部;难落实在哪?在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严重的在哪?也在党员干部。因此,党员干部、国家干部、领导干部要一个一个地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先过关。”

工作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重点,督促陆丰市加大对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清查力度。

全市共清查出违反计划生育未处理的党员、国家工作人员、村居“两委”干部1030人,其中科局级干部7人,村居“两委”干部265人,均按规定给予了党纪政纪处理。特别是陆丰市甲东镇大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团生育8个孩子严重违纪被免职并通报全市,让老百姓信服,“这次是动真格了”。

在工作组的指导下,今年陆丰市在全省首创了“计生问责制”。与以往只对领导干部实行计生工作“一票否决”不同,《陆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的暂行办法》把陆丰市、镇、村三级干部都纳入问责对象,包括班子成员、分管计生的干部,还有驻村帮扶的各级干部等,可相应做出责令公开道歉、责令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五种处理。该办法还列明12种问责情形,除了计生指标不合格、工作进度慢、弄虚作假等情形,还细化到“挂点领导每月下乡督导时间少于5个工作日”、“已婚育龄夫妇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造成统计误差高达5%以上”,操作性强。

“除了书记、市长带头包干一个镇,人大、政协领导和市直单位也要挂点帮扶下面的镇村,镇干部要定点帮扶村,全部纳入问责范围。”陆丰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叶伟雄介绍,今年市级已问责19名工作不力的干部,镇村问责98人,共问责117人。

陆丰的第一人口大镇碣石镇人口多达23万,计生工作长期落后,今年夏秋季集中活动期间,一下子问责了42名村干部,震动陆丰。

“过去很多干部抓计生是应付式的,现在有了问责,压力明显大了,力度和成效就出来了。”陆丰市甲西镇委书记李文义说,过去该镇总是上台检讨的“后三名”,现在抓了计生问责,面貌大变,成了上台介绍经验的“前三名”。

成效明显

抓住计生“牛鼻子”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有大棒,还要有胡萝卜。”王中福说,陆丰经济欠发达,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397元,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镇和95%以上的村集体收入为零,计生工作经费很困难。

帮扶工作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省纪委、省发改委已筹集帮扶资金708.15万元,省人口计生委支持400万元,还商请汕尾市委、市政府支持资金350万元。帮扶以来,陆丰市也“勒紧腰带”,计生投入增加到2300多万元。用这些资金,给每个镇购置一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计生专干的补贴也提高了。

在陆丰市东海镇崭新的计生服务所里,所长刘惠芳正在给育龄妇女做检查。她说,过去租借镇招待所的两间房,没有专业医生,只有3个工作人员发放药具,现在服务所有500多平方米,B超、手术室设施齐全,有12名专业人员,大大方便了育龄妇女。

如何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避免漏报瞒报?按照朱明国的指示,当地制定了《陆丰市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方案》,预算投入资金887万元,力争今年内建成市、镇、村三级人口计生资源广域网,镇通光纤,村通宽带。笔者在先期完成建设的东海镇六驿村委会看到,村计生管理人员只需登录“育龄妇女全员信息库”,就可看到全村1212名育龄妇女的详细资料,包括今年符合政策安排生二胎的16名妇女情况,非常便利。

“经过两年帮扶,陆丰的计划生育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化,群众的生育观念开始转变。”陈增新说,陆丰2009年度摘掉“黄牌警告”,今年力度更大,有信心“甩三进二”,甩掉“三类地区”的帽子。

抓住计生这个“牛鼻子”,还促进了当地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今年1—10月全省县(市)财政综合增长率统计中,陆丰以92.65%的增长率高居第一位。看到这份省财政厅的通报材料,朱明国高兴地作出批示“热烈祝贺……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陆丰的帮扶“砍尾”经验,获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崔丽称赞“富有成效,有创造性”。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今年以来6次到陆丰,他深有感触地说,陆丰的变化,凝聚了各方特别是省帮扶工作组的努力,生动地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在全国首创的计生挂钩帮扶制度是成功的,为广东计生工作今年冲刺“全国先进”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省纪委将与省人口计生委联合在全省推广陆丰的“计生问责制”,进一步推进计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陈枫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打电话-2011贺岁片

潮汕爆笑喜剧:水鸡神算-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