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美丽的嫁衣,成为美丽的新娘,和心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被很多女孩子视为一生最幸福的时刻。步入“金九银十”,又到一年的婚嫁旺季,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准新娘在购置婚嫁用品中不时感叹被“甜蜜消费”。但不少市民普遍认为,结婚是人生大事,明知“挨宰”也只有自认倒霉。
同款嫁衣价格相差近百元
潮汕人为结婚购置新衣和婚鞋,按照习俗要“三袄齐四季鞋”,即一年四季的衣服和鞋子都要备齐,并且这些衣物以红色系为主,这成为了不少准新娘置办婚嫁用品的重头戏,然而却有不少准新娘感叹遭遇“甜蜜陷阱”。“实在是太离谱了,贵几块钱也就算了,竟然贵了那么多!”日前,准新娘蔡小姐在一家专营新娘装的服装店花了248元购下一款嫁衣。谁知,付完款后她在另一家店看到同一款同个牌子的嫁衣,价格才160元,蔡小姐一下子就傻眼了。后来,蔡小姐还发现,自己当时在该店买下的婚鞋也比市场价高出一倍。
无独有偶,林小姐在购置嫁衣过程中也“被消费”了。服装店老板娘告诉林小姐为结婚置办的新衣套数要双数,两件算一套,少则要12套,多则要24套。老板娘还把寓意吉利、婚姻例俗等理由说得天花乱坠。最终将信将疑的林小姐在店主的一番游说下一口气置办了12套衣服。
商家打“吉利”牌推荐嫁妆
在揭阳,筹办嫁妆是准新娘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准新娘需要准备一个红皮箱,放上红荷包、剪刀、尺子、房内灯、红伞、梳子、口壶、红肚兜、米筒、花籽等。粗略一算,准新娘要置办的嫁妆竟达到了20余样。“很复杂,不要说新人,就连过来人也给弄得糊里糊涂的。”谢女士笑着说,买的是物品,取的是“好意头”。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专门为准新娘提供嫁妆用品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店”应运而生,店内物品组合配套,价格上分为高、中、低档,选择余地大,为准新娘带来方便,但“感觉被宰”却是不少过来人的第一心声。
“很多物品通常是可买可不买的,但店家会以例俗、吉利为由不断怂恿你买,并且游说你要买贵的。”去年结婚的吴小姐告诉记者,“专业店”物品普遍价格偏高,而且式样较传统,完全没有个性,通常办完婚事就被束之高阁。她建议,准新人最好请过来人列一张清单,然后自己采购,采购时一定要货比三家。这样既可省下不少钱,更可以淘到有个性的物品。
建议:婚嫁消费要理性
记者采访发现,“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成了商家忽悠准新人打出的一张王牌。由于行业利润高,门槛低,很多看到商机的商家蜂拥而上,造成婚嫁用品市场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良莠不齐的服务质量等。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婚嫁消费涉及的行业众多,又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经营者应多一些自律,相关部门也应该考虑加强监管。
结婚作为人生大事,很多准新人在婚礼物品上不惜一掷千金,而重金购回的礼服、婚鞋等物品由于样式关系,在婚礼结束后便只能束之高阁。有市民建议,树立科学合理消费观念十分必要,年轻人在选购婚嫁用品时,可将实用性列为重点考虑的内容,避免一次性消费带来的巨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