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惠来四措施构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

近几年来,惠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投入和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逐步形成“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营造环境”的文化氛围。

近3年来,惠来县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心工程,以惠城等五大城镇为重点,采取社会捐资、省市部门支持、县财政补助的做法,逐步构建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一是新建县城图文博新“三馆”。该“三馆”由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捐资500万元兴建,楼高四层,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于2007年10月交付使用。目前,县图书馆藏书量达8万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527件。二是改造配套镇级文化站。争取省文化厅专项资金120万元,分别为葵潭、神泉、隆江、东陇、岐石、东港6镇配置站址建设(每站20万元)。三是多渠道配设村级文化室。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在全县行政村中改造和设置文化室80个,逐步解决村级文化活动没有场所的问题。四是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得以建成使用。如县城慈云文化广场,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其中林世铿先生捐资2200万元,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2007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世铿馆工程总投资近50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县委、县政府投资建设,于2008年9月开馆并向群众免费开放;葵潭世铿院,总占地100亩,总投资近2亿元,由林世铿先生独资建设;葵潭大庚园,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由省人大代表周贵容先生独资创办;东港文化公园占地5000多平方米,投资 8000多万元,现正在完善配套中;村级文化公园有岐石镇林美村、华湖镇华谢村、神泉镇溪东村等15个。

在繁荣文学艺术与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该县每年投入50至100万元资金不等,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多形式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平台,县文化局主办编辑出版的刊物有《惠来文化》、《惠来社会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历史文化研究通讯》、《美哉惠来》约25万字。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县文化局组织实施了“百村百家书屋”工程与“电影放映”工程,努力繁荣城乡文化。此外,该县文化局还积极挖掘保护民族民俗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文物普查,目前全县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贝雕、皮影等1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九鳄舞、鹤舞2项,列入国家级的有木雕1项。

为强势推进文化建设,近3年来,该县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公共文化活动任务列为各级党政的绩效考评内容,县委、县政府依据评估的结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情况、投入、社会捐助以及资金来源、合理使用情况等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保证群众得到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2008年,县委、县政府还下发了通知,要求每镇要完成1个镇级文化公园(广场)的土地规划和控制,占地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每镇完成2个村文化公园(广场)的建设,占地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每个镇要力争建成具有独立站址的文化站。未完成站址建设的镇要做好站址的土地规划和控制,每个站址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已建成的文化站和文化(图书)室,要增加图书藏量,镇级文化站图书藏量不少于3000册,村级(图书)室图书藏量不少于1000册;加大电视网络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用户的收视率。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了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氛围。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秀川 元健雄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塑像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偷吃人参果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