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8日至7月9日,南澳海域天气情况良好,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进入到攻坚阶段。汕头“南澳I号”考古队和广州打捞局密切配合,共安排308人次潜水作业,累计水下工作时间10620分钟,主要工作是沉船结构揭露、文物发掘、水下绘图和摄影等,陆续发现沉船东西两侧船舷板、桅座等船体结构,同时揭露出一个装载有铜钱的船舱和全新的文物种类,考古工作再获重大进展。
在沉船结构清理方面,除已报道的15个舱位继续进行发掘外,新发现了船体的东西两侧船舷板和船体桅座,桅座位于发掘基线19米处的东侧,周围分布有成摞铜板、龙纹陶罐等器物,桅座船板下方摆放着成摞的大盘。同时,考古队还在八号舱内发现了罐装的大量的铜钱,钱文多为“祥符通宝”、“皇宋通宝”、“熙宁通宝”等北宋年号,目前已统计出水铜钱11300余枚。
截至7月9日,今年的汕头“南澳I号”水下考古工作中共出水各类文物10241件。其中瓷器9711件,陶器131件,金属器100件(不含铜钱)。出水瓷器中盘类占44·4%,碗类占34·3%,瓷罐占8·8%,杯、碟、盒类共占9·2%.出水瓷器中,题字“泉”、“双泉”、“师”、“二半”、“善”、“龙”、“曲”、“对”等为首次出水。款识“长命富贵”、“清制”、“婚”碗也为首次出水。本阶段还发现有铜构件,青铜制,长19cm,最宽3·5cm,厚0·5mm,具体用途不详,初步推测可能是火器的燧发装置。